原標題:『搬』出美好新生活
記者 昝琦 杜雪琴 陳泳
『政府建好院子、院牆、廚房和大門,還按照每人1.5畝的標准分了水澆地,幫助我們從深山溝裡搬了出來。』3月6日,家住靖遠縣永新鄉永新村的萬永生在漂亮整潔的院子裡幸福地說。
從『羊腸小道』到『大路通衢』,從『低矮危房』到『全院封閉式』,從『深山農村』到『美麗鄉村』……過去兩年,萬永生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萬永生以前住在山裡,交通不便不說,還得靠天吃飯。『遇到旱年,田地顆粒無收。』2014年,沒有其他收入來源的萬永生成了鄉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
『人活一口氣,真不想成為政府的幫扶對象。』為了早日脫貧,萬永生到隔壁的北灘鄉承包水澆地。然而,由於到承包地開車也得兩個小時,成本較高,再加上剛開始承包土地,不懂行情,萬永生種的土豆幾乎沒啥收益。滿懷信心種地的他,脫貧計劃遇到了阻礙。
『2016年,鄉政府的易地扶貧搬遷點建好了,按照人頭我家分到了7.5畝水澆地。我在承包地種上收成相對穩定的玉米後,開始邊建新房邊按照鄉裡的整體規劃栽種枸杞。』這一年,萬永生的生活出現了轉折。
『永新鄉是靖遠縣最貧困的鄉鎮之一,地處乾旱山區,村民居住分散,生產生活限制因素多,就地脫貧難度太大。為此,我們依托雙永灌區土地開發整理優勢,將生活在山區的貧困戶全部搬遷至交通便利的灌區居民點。』永新鄉黨委書記曹榕說。
從2012年開始,當地用近5年的時間,建設了永新村、二隊村等4個安置點,把969戶交通不便的偏遠山區群眾整體搬遷到雙永灌區,其中有48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也在近兩年內搬進了新家。
『挪窮窩』還得『換窮業』,去年6月,包括土地平整工程、灌溉與排水工程、田間道路工程等在內的靖遠縣雙永灌區土地整治項目全面竣工,為永新鄉新增了93.9公頃的耕地。
土地面積增加了,發展產業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永新鄉沒有工業企業,土地污染少,海拔較高,晝夜溫差大,具有種植枸杞和中藥材等經濟作物的天然優勢,在充分尊重群眾意願的基礎上,鄉黨委探索出了種植枸杞、中藥材、大蒜等產業的規劃布局。搬進新家的村民可以一邊種枸杞,一邊利用便利的交通在當地進行靈活務工,補貼家用。
栽種了7畝地的枸杞,承包地的玉米收入了2萬元,在周邊務工賺了2萬元,去年,萬永生脫貧了。
『新家距離學校只有10分鍾不到的路程,小孩中午可以回家吃飯,我和愛人可以在周邊打零工,並且交通也便利了。』提起搬到新家的好處,萬永生高興地說。
和萬永生的情況相似,今年搬進新家的萬生祖,不僅通過在周邊務工脫了貧,還讓幾個孩子接受了更好的教育。
『我把自家分到的12畝地都種上了枸杞,等過兩年枸杞掛果豐收,我們家也就過上小康生活了。』萬生祖說,現在政策好了,日子越過越有勁。
目前,永新鄉已完成枸杞種植1.2萬畝,中藥材種植1萬餘畝,大蒜年穩定種植0.1萬畝,有了穩定的產業,永新鄉村民靠天吃飯的歷史,徹底結束了。
整齊亮堂的房屋、乾淨寬敞的馬路、一望無際的枸杞田……在早春溫暖的陽光下,永新群眾脫貧奔小康的道路愈加寬廣了。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文藝+宣講』讓黨史學習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