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朱永新:發揮中等職業教育在脫貧攻堅中的特殊作用
2018-03-10 15:32:43 來源:新華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3月10日15時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多名政協委員就有關議題作大會發言。

  [全國政協委員,十二屆全國政協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專職副主席朱永新]教育扶貧肩負著雙重任務:扶智與扶志。教育扶貧的投入具有生產性,中等職業教育在脫貧攻堅中投入產出比最高,是離農村貧困人口距離最近的教育類型。國際經驗表明,一個國家較低的社會階層從職業教育中獲益越多,工業水平就越高;職業培訓越普及,收入最低的就業者在社會總收入中所佔比例就越高。

  中等職業教育在脫貧攻堅中本應大有作為。但從我們的調研情況看,其作用遠遠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一是貧困地區中職學校辦學基礎薄弱。普遍規模較小,課程內容陳舊、實訓設備老化,師資質量不高,無法滿足生產實踐和勞動市場變化的需求,一些學校還在學習早被市場淘汰多年的技術。

  二是吸引力不足,貧困家庭選擇中職學校的意願不強。受貧困地區產業發展等局限,中職學校畢業生就業較難,無法有效提昇脫貧的能力。而與當地需求有關的如農林類專業等,即使聯辦專科也無人問津。因此形成惡性循環,貧困地區勞動力結構中,只有不到0.5%的技能勞動者。

  三是發達地區優質中職教育資源未能發揮幫扶貧困地區作用。中心城市經濟發達,匯集大批優質中職教育資源,但由於戶籍制度和相應的招生限制等,中職學校辦學規模驟減,與外地院校合作辦學處於停滯狀態。以北京某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為例,在校生過去超過5000人,如今只有3000人,教學資源大量閑置。

  無論從我國教育體系自身完善的需求,還是脫貧攻堅的現實需要來看,貧困地區的中等職業教育都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短板,應按照中共十九大精神的要求,給予優先發展。為此建議:

  第一,實施『中職教育扶貧國家工程』。把『中職教育脫貧』作為教育脫貧的重要工程,通過職業學校給學位、企業給崗位、財政綜合保障『三管齊下』,把建檔立卡貧困家庭中的『兩後生』(初、高中畢業未能繼續昇學的勞動力)和未完成學業但有就業潛力的青壯年送進中職學校學習。免除貧困學生在中職學習期間的學習費用、生活費用,並給予其家庭一定的生活補助,做到『一人入學,一家脫貧』。扶貧對象畢業後,做好就業指導和服務,加強跟蹤管理,確保長期穩定就業,避免因失業返貧。

  第二,實施『集中連片貧困地區中職教育能力提昇計劃』。將貧困地區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增量部分,重點放在中等職業教育上。辦學有特色、直接服務地方產業發展、就業和創業融合前景較好的中職院校,應納入重點支持對象,加大投入,改善辦學條件,提昇辦學能力,保障辦學質量。對與本地區產業結合較差、招生困難的中職院校,可依據實際情況由省或市層面進行資源整合,力爭在市一級舉辦職業教育資源中心,引領本區域內職業教育發展。

  第三,實施『東西部中等職業教育協作計劃』。鼓勵發達地區挖掘職教資源,對口幫助貧困地區的中職院校提昇辦學水平,面向對口扶貧地區建檔立卡的貧困家庭定向招生,或采取聯合培養模式,允許貧困地區學生前一到兩年在本地就讀,第二年或第三年前往發達地區學校就讀和實習。建立東西部中職協作聯合領導機構,規劃教育培訓方向、引入合作企業,使學生掌握當地產業發展急需的職業技能或流入地就業崗位急需的職業技能,實現穩定就業。

  扶貧先扶智,治貧先治愚。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貧困地區的中等職業教育就像一道大壩,能夠像攔住洪水一樣阻斷貧困,並使之轉化為發展的動力。讓貧困學生有學可上,有職可入,需要我們動員各方力量,共同努力!

責任編輯:孫宇
【專題】2018全國兩會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