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代表委員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戰略布局 譜寫壯麗篇章
2018-03-10 15:32:15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光明日報記者李慧

  關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習近平總書記這樣說——

  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特別是要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准脫貧、污染防治的攻堅戰,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

  又是一個春天來臨,無論是東海之濱還是內陸腹地,無論是塞北大漠還是江南水鄉,奮進中國的足音,民生改善的腳步,人人可感。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承載著億萬人民的重托,凝聚著民族的夢想和期待。5年來,面對極其復雜的國內外形勢,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攻堅克難,砥礪前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中國,走進新時代,站上新起點。

  從收入到教育,從環境到出行,從醫療到住房,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反映了中國蹄疾步穩的社會進步。從改革攻堅到決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堅固底座正在築牢。

  制圖:楊震

  經濟穩中向好——

  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底氣更足

  在電子屏幕上像做B超那樣檢查地下管網;采集車輛數據,確保行車安全;沒有手機信號也可以使用的地圖APP……這些過去難以想象的場景,在距離杭州北邊僅一個小時車程的浙江省德清縣地理信息產業園正成為現實。

  這個產業園,成為聚集著上百家企業的地理信息產業『夢工廠』,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條。

  快速發展的地理信息產業只是浙江和中國經濟穩中向好,並向高質量發展邁進的縮影。

  5年來,中國經濟年均增速超過7%,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讓各種唱空論調黯然失色。經濟結構持續優化,活力不斷釋放,新動能加快積聚,消費成為經濟增長第一拉動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底氣更足。

  『經過近5年的努力,我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湖北省社會主義學院院長黃利鳴委員說,我國經濟社會取得歷史性成就,離不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離不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正確指引。

  5年來,中國經濟披荊斬棘,乘風破浪;實力、動力、活力背後,中國經濟發展的後續動能十足。

  看實力——國內生產總值從54萬億元增加到82.7萬億元,年均增長7.1%,佔世界經濟比重從11.4%提高到15%左右,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

  看動力——消費貢獻率由54.9%提高到58.8%,服務業比重從45.3%上昇到51.6%,成為經濟增長主動力,高新技術制造業年均增長11.7%;

  看活力——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發展,日均新設企業由5000多戶增加到1.6萬多戶,企業開辦時間縮短三分之一以上。

  『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我們始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迎難而上、開拓進取,這是取得偉大歷史性成就的可靠保障。』福建師范大學經濟學院院長黃茂興代表說。

  人民更有獲得感——

  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底色更亮

  『我們搞社會主義就是要讓人民群眾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一個家庭、一個人都不能少。』2018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四川省大涼山考察脫貧攻堅工作時強調。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

  農村貧困人口如期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是我們黨作出的莊嚴承諾。

  這是脫貧攻堅史上的最好成績——5年來,我國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貧困人口減少6800多萬人,易地扶貧搬遷830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0.2%下降到3.1%。

  決勝全面小康的偉大進軍,昭示著全面小康、民生為先的發展理念,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推向新的境界,也向世界展現了科學社會主義在東方大國的生動實踐。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新發展理念的靈魂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參與感、滿足感、幸福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委員指出。

  5年來,棚戶區住房改造完成2600多萬套、居民收入年均增長7.4%、社會養老保險覆蓋9億多人、基本醫療保險覆蓋13.5億人……在一幅幅民生改善的圖景裡,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愈發增強。

  『以5年歷史性成就為起點,2018年全國兩會將亮出十九大後新的逐夢藍圖,兌現一個大黨大國為民謀福利的莊嚴承諾。』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高培勇委員說。

  發展更有質量——

  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底蘊更厚

  這是一根『指揮棒』,指引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恢宏樂章。

  這是一把『金鑰匙』,開啟了經濟新常態下破解發展難題的未來之門。

  這就是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美好生活離不開天藍、地綠、水清的美好環境,離不開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5年來,史上最嚴環保法『大氣十條』『水十條』『土十條』接連施行,堅決向污染宣戰,全面打響藍天保衛戰,逐步消除公眾的『心肺之患』,為美麗中國的畫卷增添亮色。

  既要吃飽吃好,也要活出精氣神。5年來,我國文化產業年均增長13%以上,多彩文化串起有滋有味的新生活。環境更美,風氣更正,生活更舒心,全面小康底蘊更厚。

  過去的發展再次表明,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牢牢抓住高質量發展這個『牛鼻子』——『發展壯大新動能』『全面開展質量提昇行動』『來一場中國制造的品質革命』……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一系列政策部署,旨在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直面難題,持續打好三大攻堅戰——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抓好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大攻堅戰。國家行政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楊克勤委員指出,三大攻堅戰是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出的有機統一的整體舉措,場場都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硬骨頭』。要統籌規劃、有序推進、確保在打好三大攻堅戰方面取得紮實進展。

  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中國將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道路上迎難而上、整裝待發。

  《光明日報》( 2018年03月10日05版)

責任編輯:孫宇
【專題】2018全國兩會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