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8日電題:『跑好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馬拉松!』——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首場大會發言側記
新華社記者於佳欣、趙文君、榮啟涵
『中共十九大描繪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我國經濟從2018年到2050年還要跑一個「馬拉松」……』
在8日上午召開的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委員代表無黨派人士界關於跑好中國經濟『馬拉松』的發言,吸引了人民大會堂內2000餘名委員的關注。
今年的政協大會共舉行兩場大會發言。8日,有13位委員在首場大會發言亮相,如何保證經濟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凝心聚力,成為委員們發言的重點。
大會發言是全國政協大會的特色,來自各行各業各界別的政協委員在人民大會堂發言席就國家發展的方方面面發表意見,被譽為『聚光燈下的群言堂』。
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推動高質量發展,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指向。
怎樣纔能把高質量發展這場『馬拉松』跑得好、跑得漂亮?李稻葵比喻生動,妙語連珠——
『絕不摔跤、崴腳、岔氣,嚴防重大波折』
『邊跑邊提前補水,不斷提前解決一些制約未來發展的基本問題』
『利用好馬拉松路線上的上坡、下坡,要善於用好正常的經濟波動』
……
李稻葵認為,經濟形勢好的時候,要加強監管,幫助金融體系『排毒』,提高效率;經濟不好的時候,要多做一點公共投資,多補短板。
新起點上,邁向高質量發展,要靠改革再發力——
『今天,懷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縱橫捭闔,開拓進取,在改革中敢為、能為、有為!』談到全面深化改革的話題,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張季委員建議,要繪好改革施工圖、打好改革攻堅戰,以改革之舉破解發展之難。
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樓繼偉委員提出,由於傳統計劃經濟思維慣性,一些地方在『三去一降一補』中仍然存在用舊辦法完成任務的現象。他建議,要破除傳統思維,樹立問題導向,直面前進道路中的困難和挑戰,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大唐集團公司董事長陳進行委員認為,新時代要繼續深化國企改革,建設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推進國有企業公司治理現代化。
邁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源源不斷的活力、創新力、競爭力——
『讓政企溝通更順暢一些』『讓法治意識更強烈一些』『讓契約精神更多一些』……王建沂委員代表全國工商聯關於『優化營商環境,激發民營企業家活力』的發言,說出了廣大民營企業家的心聲。
破解融資難題,纔能激發創新活力。周漢民委員代表民建中央為中小企業發展鼓與呼:要大力推動創業投資,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
『只有確立競爭政策的基礎性地位,纔能有效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增強微觀主體活力,進一步改善宏觀調控。』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委員說。
不忘初心,繼續前進。『人』纔是跑好『馬拉松』的關鍵——
身著白色黎族服裝的羊風極委員,是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縣田表村黨支部書記。這些年村裡的變化讓他十分感慨:鄉村振興就是黨的好政策加上好的產業,就是黨員群眾團結一心加油乾。
『只要我們跟黨走,幸福的生活就會像萬泉河水一樣長!』
『保衛藍天的初戰成功,絕不意味著霧霾從此俯首就擒!』代表民盟中央發言的張道宏委員語氣堅定,『應繼續加強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嚴懲生產與銷售不合格油品、機動車排放造假等行為。』
臺上,言辭懇切,真知灼見頻現。
臺下,凝神靜聽,激發廣泛共鳴。
這是協商民主的生動體現,這是委員參政議政的良策真言——
李惠東委員代表民革中央建議『加強西北區域統籌協調,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宋海委員提出『多措並舉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胡曙光委員發表『長江大保護亟待推行硬約束』的意見;王榮委員呼吁『支持粵港澳聯手打造世界級大灣區』……
一個半小時左右的時間,圍繞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思想火花,在這個政協大會協商民主的殿堂匯聚碰撞。
『我們有充分的信心,積累了40年改革開放寶貴實踐經驗的中國人民,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引領下,從2018年到2050年,一定能夠再跑出一個漂亮的經濟發展馬拉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定能夠實現!』
李稻葵委員話音剛落,臺下掌聲頓起。
這掌聲,是對發言委員們的贊許,更是對跑好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馬拉松』的信心。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文藝+宣講』讓黨史學習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