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韓慶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實現『強起來』的指導思想
2018-03-08 20:56:32 來源:紫光閣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黨的十九大通過的黨章修正案,以黨內根本法的形式確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全黨的指導思想,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與時俱進。黨的十九屆二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修改憲法部分內容的建議》,在充分發揚民主、廣泛凝聚共識的基礎上,提出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載入憲法。圍繞進一步學深悟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及將這一重要思想載入憲法的重要意義,《紫光閣》雜志社記者在全國『兩會』期間專訪了全國政協委員、中央黨校校務委員、副教育長韓慶祥。

  記者: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一個重要邏輯起點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您認為應該如何看待這個新時代?

  韓慶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在回答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重大時代課題進程中形成的。續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篇章,首先要把握其所處的歷史方位,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由何而來、從何出發、走向何方。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根據:由何而來。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從歷史思維入手,從『歷史性成就』、『歷史性變革』和『歷史性影響』三方面來理解。

  『歷史性成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第一個根據。『歷史性成就』,既指『經過長期努力』,『推動我國國際地位實現前所未有的提昇,黨的面貌、國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軍隊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也指十八大以後這『極不平凡的五年』,我們黨『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這些歷史性成就是全方位的、開創性的,具體體現在十九大報告第一部分所講的『十個方面』。

  『歷史性變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第二個根據。這種歷史性變革是深層次、根本性的,從生產力到生產關系、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築、從國內到國際,實現了全方位的整體轉型昇級。在生產力發展上,由注重『要素驅動、投資規模驅動』轉向更加注重『創新驅動』。在生產關系上,由『讓一部分人和地區先富起來』轉向更加注重『共同富裕』,『使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在國家權力運行方式上,由行政主導轉向在中國共產黨人領導下更加注重『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在社會發展方式上,由相對注重重點突破的非均衡發展轉向更加注重全面協調發展。在國際戰略上,由『挑戰—回應』轉向更加注重『主動謀劃—積極作為』。

   『歷史性影響』,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第三個根據。歷史性成就、歷史性變革必然產生歷史性影響,其最鮮明、最集中、最根本的影響,體現在推動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十八大以來,人民的總體需要狀況部分地發生了質的變化,由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昇級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如對公平、正義、民主、法治、安全、環境的需要;供給狀況也部分地發生了質變,由落後的社會生產轉化為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正是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推動我國由『欠發展』這一歷史方位進入『發展起來』這一新的歷史方位,從而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種社會主要矛盾轉化不是社會主要矛盾在根本性質上的轉變,而是社會主要矛盾在形態上所發生的轉化。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標志:從何出發。黨的十九大報告所講的『三個意味著』,實質上就是講十八大以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根本標志。第一個意味著,主題是『中華民族』,講的是中華民族站在了實現強起來的新的歷史起點上。第二個意味著,主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講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站在了具有理論主體性、理論引領性的新的歷史起點上。第三個意味著,主題是『中國現代化』,講的是中國現代化站在了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的新的歷史起點上。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目標:走向何方。十九大報告所講的『五個時代』,實質上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奮斗目標,它回答『走向何方』的問題。一是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主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目標是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二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主題是國家,目標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三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主題是人民,目標是使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過上美好生活。四是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主題是中華民族,目標是實現偉大復興。五是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主題是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目標是努力使中國在世界上強大起來,並為人類做出更大貢獻。

  記者: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貫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始終,您如何理解習近平總書記這種為民情懷?

  韓慶祥:以人民為中心,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價值取向。我認為,可以從四個方面理解習近平總書記這種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第一,實現民族復興的落腳點是人民幸福。人民幸福,是實現民族復興的核心本質和價值取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第二,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十九大報告強調:『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第三,習近平總書記把為人民服務、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作為執政理念,把人民放在心目中最高的位置。為政之要,在於為民。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中,量上講得最多的是人民,關鍵時候講得最多的還是人民。2012年11月15日,剛剛就任我們黨的總書記的習近平面對中外記者發表演講,主題就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的開篇之作主題是人民,收尾之作主題也是人民。俄羅斯記者采訪習近平主席時問:你的執政理念是什麼?習近平主席明確回答:『為人民服務,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第四,『以人民為中心』可凝練概括為:把人民當作主體,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依靠人民『共創』發展成果;把人民當作目的,堅持共同富裕道路,使人民『共享』發展成果;把人民根本利益當作尺度,堅持人民至上,依靠人民『共同治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

  記者:十八屆中央政治局曾就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進行集體學習,您當時作為專家進行了講解。您認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蘊含著哪些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

  韓慶祥: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治國理政中,特別注重運用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尤其是歷史思維、辯證思維、戰略思維、創新思維和底線思維,來分析解決治國理政中的一系列根本問題,深得馬克思主義哲學智慧的滋養。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蘊含著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比如,習近平總書記運用歷史思維,分析解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和價值合理性問題、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歷史必然性問題;運用辯證思維,分析解決實現中國夢問題中的一些重大關系,分析解決協調推進『四個全面』的關系問題,分析解決意識形態建設中的重大關系問題;運用戰略思維,分析解決經濟新常態的戰略意義問題,分析解決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戰略意義;運用創新思維,思考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問題;運用底線思維直面並力求破解『四種危險』,且以無所畏懼的勇氣,首先把破解『四種危險』並使自身硬作為治國理政的突破口,運用底線思維積極應對各種挑戰和風險,強調要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

  記者:您如何理解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載入憲法的重大意義?

  韓慶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本質上就是實現『強起來』的指導思想,其理論意義在於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又一次新的飛躍,創新性地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豐富和發展了21世紀馬克思主義和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實踐意義在於它是關於我國發展起來後如何從大國成為強國的行動指南;世界意義在於它為解決中國問題和世界問題貢獻了中國理論和中國方案。

  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載入憲法,充分反映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意願,體現了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統一,對於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這一重要思想寫入憲法之後,全黨全國人民就要將之作為我們實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行動指南長期堅持、認真落實。

責任編輯:焦志明
【專題】2018全國兩會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