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區域發展新模式
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
英國脫離歐盟、難民潮席卷歐洲、民粹主義思潮在多國出現……
當越來越多的國家選擇走向孤立時,習近平總書記卻在中共十九大上為我們描繪了一個更為美好的發展藍圖。他提出的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舉措,在當前形勢下顯得格外有意義。
在『一帶一路』倡議下,通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可以幫助發展中國家發展,同時也可以預防各種紛爭的發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為維護區域的繁榮和穩定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模式。
具體到東亞,日中韓及東盟十國等應通過建設性對話與合作,建設東亞命運共同體。這首先需要日方做出一些努力,很重要的一點是對『一帶一路』倡議做出積極回應和配合,以及改變對亞投行的態度。亞投行是推進『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機制性工具,日本應充分發揮在技術和發展經驗方面的優勢,早日加入亞投行並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中日韓自貿協定談判能夠取得進展,也會是日中關系轉好的一個契機。現在日本應該把精力放在中日韓自貿協定談判上。
中國更懂得『授人以漁』
新西蘭前總理珍妮·希普利
有研究報告顯示,2050年後,世界主要的經濟力量就會從發達國家轉向新興市場經濟體。新興市經濟體屆時對世界經濟的貢獻會比現在翻一番。在這一大變局下,全球經濟治理體系也應有所變革,更加適應高度相互依存和互聯互通的新格局與新秩序,彌補此前忽略的弱勢和短板,增加全球經濟發展的普惠性和包容性。
中國在促進國與國互相尊重,推動平等、公平方面表現非常出色,在國際發展援助過程中更強調共享而非救濟,突出共同繁榮、共享進步成果。事實上,國際發展援助不僅應著眼於解決對象國人民的生存問題,更應發揮投資的杠杆效應,賦能於當地人民,讓他們在不遠的將來有能力實現自主發展。『一帶一路』能通過幫助沿線國家提昇基礎設施水平和互聯互通程度,構建跨區域、跨國家的大市場。這種做法能讓市場和人實現充分對接,充分賦能於人民。
實現包容性發展,理念固然重要,更關鍵在於行動。中國成功舉辦G20杭州峰會,讓發達國家與更多新興市場國家的領導人成功坐在一起,讓來自西方國家的傳統發展理念與新興經濟體的發展理念融合,最終達成共識,這是習近平主席的偉大之處。中國不僅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將很多內陸國家連在一起,更通過亞投行等卓有成效的合作機制將這一倡議落到實處。
中國日益展現領導力
圭亞那前總統拉莫塔
當很多大國從國際合作中抽身之時,中國更加積極地融入國際社會。我可以感受到,習近平主席正在努力尋求一種可見的、有形的方式展示中國決心,與世界各國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以圭亞那所在的加勒比地區為例,中國對區內國家共同關心的氣候變化、荒漠化等可持續發展議題高度重視,提供了大量支持,讓人感動。
當今世界急需就全球治理發起新的國際合作。現有合作機制起源於1945年,當時很多國家還是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盡管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機構在推動去殖民化、民族自決、遏制極端貧困等方面,為世界人民創造了許多福祉,但發展並沒有在世界各個角落得到均衡實現,貧困地區反而有所擴大。尤其對小國和窮國而言,他們的發展道路選擇及國家決策很大程度上受到國際機制影響,對機制的改革需求更為迫切。
在這個日漸多極化的世界,如果我們只考慮自己的利益是非常愚蠢的,國際社會應共同推進更為合理、更可持續的發展道路,這就需要中國這樣新的積極動能。中國在上世紀70年代末打開改革開放之門,發展成就舉世矚目,現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人深切理解到,發展纔是硬道理,只有發展上去,纔能幫助其他國家共同進步,強權政治是無法長久的,因此中國一貫主張合作共贏。
制圖:沈亦伶
《人民日報》( 2018年01月16日23版)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呼蘭區: 加大學前教育投入 破解『入園難』2021/09/07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