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時評
搜 索
中國方案照亮全球治理未來(權威論壇)
2018-01-16 14:10:5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世界需要真正的『全球領袖』

  聯合國前秘書長潘基文

  當今世界正在快速轉型,溝通方式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演進,充滿了矛盾、衝突和不確定性。從大方面看,全球化進程不斷受到民粹主義的挑戰和阻礙,有所放緩。具體到每一天,很多人或因武裝衝突而喪命,或受到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的傷害。這本不應該出現在21世紀——人們稱之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當下或是所謂『人類歷史的拐點』。

  要想改變這一現狀,改善國際治理體制,不能靠一國之力、一己之力,我們需要一代又一代、真正有國際領導力的世界領袖。

  2015年9月,在聯合國成立70周年系列峰會上,習近平主席第一次站在聯合國的講壇上發表演講。他談到國際社會應從歷史中學習,而不是去重復歷史的教訓,並舉例子說,兩次世界大戰就是人類深刻的教訓,但幸運的是,二戰後我們再沒有經歷世界性戰爭。他還全面論述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要內涵。

  在中共十九大上,習近平主席再次重申及深化了這個理念,我對此深表贊同。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國家之間、人與人之間的聯系越來越緊密,各國及各國人民的命運也緊密聯系在一起,彼此應相向而行。

  然而,英國『脫歐』仍在不斷發酵、美國領導人在大談『美國優先』、懼怕難民湧入的歐洲人在收緊人口遷徙政策……某些國家正把阻隔彼此的牆建得越來越高。此時,真正的世界領袖應做的是推動互聯互通,是造橋而非拆橋。

  全球治理應有中國式計劃

  智利前總統拉戈斯

  我們的世界正經歷數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前幾百年,先是西班牙、葡萄牙,後來是法國、英國,然後又是美國,西方國家一直在主導全球格局。

  中國崛起,加速重返世界舞臺中央,從根本上為全球治理體系帶來了改變。再加上全球氣候變化等外部因素,全球發展面臨諸多不確定性。

  在這一背景下,我們更應抓住確定的事物,落實好手頭能做且路徑清晰的事情。中國政府穩紮穩打、分步推進的做事方式很值得借鑒。

  在中共十九大上,中國共產黨劃定了2020年、2035年、2050年等時間節點,並明確了相應的任務目標。制定這種明確的路線圖並堅定加以落實至關重要。以減貧為例,中國這些年精准扶貧之所以持續取得成效,原因正在於此。

  我在任時推動智利的減貧事業,也采取了類似做法。上世紀90年代皮諾切特最終下臺時,約40%的智利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而目前這一比例為10%左右,人均GDP約1.2萬美元。在這一過程中我和同事們也定了兩三個時間節點,並細化了年輕人接受高等教育比例等作為硬指標。

  中國可以成為世界的『指南針』

  希臘前總理帕潘德裡歐

  全球化在帶來新機遇的同時,人類需要面對人口膨脹、氣候變化、單邊主義、恐怖主義、保護主義等多重挑戰。能夠明確提供解決方案、並引領各國共同應對的國家,將成為世界的『指南針』。

  在未來的全球治理中,中國應當也有能力扮演這種角色。這種能力首先來自於中國政府強大的國家治理能力。以金融領域為例,我曾親歷歐債危機的發生及大面積蔓延,深知市場並非萬能,需要強有力的公共部門進行有效管理。在經濟金融治理方面,中國一貫強調金融安全,重視宏觀調控能力建設,中國保持金融體系穩定的寶貴經驗值得很多國家借鑒。不僅如此,過去5年來,中國通過一系列措施建立了便於公共部門有效選賢任能的制度,為公共部門維持強大管理能力提供了人纔支橕。

  獲得廣泛認可的國際規則是全球治理開展的前提條件。如果中國可以更深度地參與世界規則的制定,那麼憑著中國的經濟、財政和金融力量,一定能夠在聯合國等世界舞臺上發揮更大的作用。事實上,以『一帶一路』為例,中國正在為全球治理的推進做很多具體的工作。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中國不僅推動簽署並嚴格執行氣候變化《巴黎協定》,還投入巨資進行可再生能源的開發,並提出更高的環保標准和更低碳的發展理念,而不是簡單地通過消耗能源拉動經濟增長。

  一帶一路助非洲脫貧

  毛裡求斯前總統卡薩姆·烏蒂姆

  非洲在全球治理中一直沒有發揮非常大的作用。過去,非洲通過經貿、外商直接投資及外國援助等方式,與世界經濟聯系在一起。在這個意義上,非洲通過多邊主義獲益良多。在現有准則規則面臨挑戰之時,非洲更希望維護多邊體系的穩定。

  放眼主要國家和地區,美國退出氣候變化《巴黎協定》,歐盟領導人雖重申對多邊主義的承諾,但在英國『脫歐』、難民問題凸顯等背景下,更傾向於優先處理內部事務,而中國的全球治理主張有鮮明的多邊色彩,這與非洲的主張有高度一致性。特別是『一帶一路』倡議,將在非洲脫貧戰役中發揮重要作用,對於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和可持續發展目標有深遠意義。

  2015年,南部非洲60%的人口每天生活費不到1美元,37%的非洲人營養不良,不到50%的非洲人能夠接受醫療服務,非洲人平均壽命只有41歲,只有不到60%的非洲兒童能接受小學教育,其中只有一半能完成小學教育,5歲以下兒童的死亡率也非常高。這些數字觸目驚心,意味著非洲的貧困問題比經合組織想象得更加嚴重。這是一個區域治理乃至全球治理難題,非單一國家能夠解決,需要更具包容性的制度框架。非洲在這些框架中需要有更大的話語權和代表權。而中國改革G20等國際機制的努力能夠滿足我們的期待。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