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態實現『新綠都』
大同地處山西北部,生態脆弱。受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氣候的影響,再加上長期戰亂、只伐不造,新中國成立初期全市僅剩下殘次林38萬畝,森林覆蓋率僅為1.8%。
為了留住更多的藍天,大同市委、市政府發出『守護大同藍,再造大同綠』的動員令。近年來,大同市增加投入擴大城市綠化面積,恢復植被和森林。2014年大同躋身國家園林城市,使『煤都』成為真正的『綠都』。
2017年3月,大同縣聚樂鄉上羊落村的黑山造林綠化現場熱火朝天,乾部群眾植樹造林熱情高漲。從南部的落鷹山到北部的采涼山,從西坪沙漠公園到火山群森林公園,大規模的造林綠化打造出一大批規模連片的精品造林工程。一座座荒山禿嶺變成了一座座綠色豐碑。
火山群森林公園防火員李海山深有感觸地說:『這幾年這樹可真是沒少種啊,你看這天也藍,樹也綠,空氣也好,後代兒孫們真有福啦。』據統計,目前大同市共有30萬畝以上規模的連片工程2處,10萬畝以上的工程8處,10萬畝以下1萬畝以上的工程56處。從高山到平川,從城市到鄉村,大同處處呈現出山清水秀、藍天白雲的新景象。
大同市林業局局長張宏東說,通過打造大林業生態片區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大同綠』,不僅有效改善了大同市就地起塵、水土流失嚴重的脆弱生態,為京津冀地區的生態安全築起了一道道屏障,同時也為『大同藍』的形成打下了綠色基底。
近年來,大同市持續加大城市綠化工程建設力度。2011年,大同市被命名為『山西省園林城市』,2014年又榮獲『國家園林城市』稱號。『讓百姓望得見青山、看得見綠水、感受到清新、體會到美麗』是大同市生態文明建設的新成果,這為大同增添了濃重的綠色基調,越來越多的大同人開始享受青山碧水、藍天白雲帶來的生態紅利。
『10年前,大同的天就像扣了個黑鍋蓋,狂風肆虐塵土揚。』在大同老城生活了40多年的居民李毅說,如今生態文明正成為大同越來越清晰的發展主題,使這座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城市愈加魅力四射。幾年前他為了古城整體開發搬了出去,如今他言辭間難掩喜悅:『現在的大同晚上能看到星星了!』
『大同藍』這塊生態環境的金字招牌也成了大同市新的城市名片。大同市市長馬彥平表示,大同將會更加重視打造『大同藍』這一品牌,挖掘區位優勢,吸引包括京津地區在內的更多朋友來大同。
2016年,大同成功主辦了全省旅游發展大會,打造了中國大同古都燈會、方特歡樂世界、大同國際騎游大會、全國熱氣球錦標賽等特色文化旅游品牌。2017年中國大同古都燈會更是吸引了430多萬名游客,創下了大同冬季旅游的新紀錄。這其中,『大同藍』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2018年的燈會即將開啟,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將呼吸著清新的空氣,在文韻流芳的大同古城裡徜徉。
《光明日報》( 2018年01月03日07版)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呼蘭區: 加大學前教育投入 破解『入園難』2021/09/07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