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時評  >  新聞
搜 索
限塑十年,綠色生活仍在路上
2017-12-06 09:51:4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以『限塑令』為切口激活環保動力、治理能力,讓綠色生活方式蔚然成風

  2007年12月發布的『限塑令』,改變了人們的購物習慣。不過,從農貿市場、超市,到快遞、外賣,生活中塑料袋的身影還是很常見。近日有媒體調查後得出結論,執行近10年,『限塑令』的政策效應正在逐漸弱化,引來不少討論。

  毋庸置疑,『限塑令』的施行,減少了白色污染,增強了人們的環保意識。發改委去年發布的數據顯示,『限塑令』實施以來,塑料袋使用普遍減少2/3以上,累計約為140萬噸,相當於節約了840萬噸石油。現實中,在超市、市場,也常有消費者自備購物袋。

  不過,也有人質疑,管得住生產塑料袋的正規廠家,卻管不住小作坊;管得住大超市,卻管不住小賣部。隨著『互聯網+』興起,快遞和外賣領域逐漸成為塑料袋消耗大戶,變成監管盲區。數據顯示,去年僅快遞業塑料袋使用量就高達147億個。加之超薄塑料袋肆意流通等老問題沒有得到有效解決,難免讓人覺得『限塑令』在弱化。

  『限塑令』遇阻,的確是新老問題的疊加所致。執法部門取證難、執法難依然存在,管不住小作坊這樣的生產方,也管不住農貿市場這樣的銷售方。而超市『積少成多』從中獲益,更讓人吐槽『限塑令』變為『賣塑令』。從這個角度看,即便是『限塑令』加碼,也同樣有個執行的老問題。

  不久前,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正在協調起草《關於推廣標准托盤、發展單元化物流的意見》,將會同相關部門研究調整『限塑令』,研究制定在電商、快遞、外賣等行業率先限制一系列不可降解塑料包裝使用的相關實施方案。這表明,相關政策制定者正在積極回應問題,並將適時調整政策。

  塑料袋雖小,其中也有治理的大學問。當前,相關制度安排已經比較立體、豐富。如何讓規定從紙面落實到地面、進而發揮應有威力,還有賴於監管部門主動作為、密切協同。環保、質監、工商等部門,必須在塑料袋生產的審批、監控、執法等環節形成合力。而在完善制度的基礎上,更需要有細則的配合,明確從生產者、銷售者到消費者的責任,只靠收費恐怕也是行不通的。

  其實,推進『限塑』進程,根本上仰賴於企業和公眾的參與。例如,據推算,我國每周有超過3億份外賣被送出,如果按每份外賣消耗1個塑料袋計算,就產生了3億個塑料袋。面對這一問題,從外賣平臺到餐飲商家都負有責任。『一個人對待塑料袋的態度,直接反映出他的環保意識強弱』。塑料袋雖小,但折射著環保的大命題。喚醒公眾的環保意識,從我做起、主動限『塑』,纔能從根本上降低塑料袋消耗量,真正減少環境污染。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都需要構建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以『限塑令』為切口激活環保動力、治理能力,讓綠色生活方式蔚然成風,美麗中國必將漸行漸近。

  《人民日報》( 2017年12月06日05版)

責任編輯:孫嵐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