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目前美團、餓了麼、百度外賣三家平臺日接單量達2000萬份。按照每單消耗3個塑料餐盒估算,外賣平臺日消耗塑料制品超過6000萬個——
『限塑令』10年,外賣垃圾成法外之地?

各大網絡訂餐平臺一年訂餐量需要146億個餐盒,快遞行業一年需要120億個塑料袋、247億米的封箱膠帶。
8月30日中午,北京市朝陽區一棟寫字樓下,外賣小哥的摩托車後備箱塞滿了午餐,他忙著通知樓上訂餐的人。『一份外賣裡大概有米飯餐盒、主菜餐盒、湯盒三個餐盒和一個塑料袋』,外賣小哥對記者說。陸陸續續,從寫字樓出來的白領們三三兩兩來拿外賣。隨著互聯網第三方外賣平臺的急劇發展,如今『叫外賣』成了越來越多市民新的生活方式。騎著電摩走街串巷的外賣小哥,也成了都市一道特殊的風景。每天成千上萬份由塑料餐盒和塑料袋包裝的外賣送入千家萬戶,進而『貢獻』了垃圾箱中滿是油污的塑料垃圾的很大比例。
據美團外賣官網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美團外賣日接單量達1200萬份。有媒體統計,按照每份訂單消耗1個塑料袋和1個餐盒,每日約有2400萬個塑料制品被消耗。
自2007年12月31日以來,『限塑令』實施已近10年。然而,時過境遷,隨著快遞、外賣等新興行業迅猛發展,為大眾詬病良久的『限塑令』面臨新挑戰,白色垃圾污染隱患再度抬頭。這既與新的經濟形態有關,也與消費習慣緊密聯系,同時還涉及塑料技術、成本等一系列問題。
老陣地和新行業
『限塑令』均有松動
『限塑令』從2007年12月31日頒布到2008年6月1日正式執行,明確規定全國范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同時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費提供。
記者發現,在『限塑令』實施多年後,在大部分大型超市和商場,『限塑令』依然作用明顯,商家都是有償提供塑料袋或用紙袋替代,但在一些小型零售場所形同虛設。在一次午間就餐中,記者在北京市東城區一處集貿市場附近的超市、奶茶店、水果攤和小餐館均有消費,以上商家都是在記者沒有要求的情況下,主動贈予購物袋。『我們會問顧客現在就喝還是外帶,如果外帶,我們就會套個袋子』,奶茶店員工對記者說,這是他們服務周到的表現,會給顧客留下好印象。
由於實施於10年前,『限塑令』對一些近幾年快速發展的新興行業鞭長莫及。據悉,根據美團、餓了麼、百度外賣等外賣平臺數據顯示,三家平臺日訂單量2000萬左右,根據一家公益環保組織的采集100個訂單樣本測算,平均每單要消耗3.27個塑料餐盒或杯子。按照上述數據估算,外賣平臺一天消耗的塑料制品要超過6000萬個。
除了外賣行業,快遞行業也是塑料制品消耗的大戶。據國家郵政局發布的《2016年中國快遞領域綠色包裝現狀及趨勢報告》, 2016年中國快遞業完成業務量突破300億件,同比增長50%以上,包裝垃圾高達400萬噸,這些垃圾大多不可溶解。另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目前城市中心區快遞包裝垃圾的增量在清運生活垃圾增量中佔比超過九成。
據《中國塑料制品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7年1~5月我國塑料制品累計產量3047萬噸,累計增長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