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中消協雙11調查:漲價後降價、虛構原價等情況突出
2017-11-30 07:16:54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程春雨 種卿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中國消費者協會29日發布《2017年『雙11』網絡購物商品價格跟蹤調查體驗報告》稱,在『雙11』整個體驗周期內,先漲價後降價、虛構『原價』、隨意標注價格的情況較為突出。

  圖表數據來自中消協2017年『雙11』網絡購物商品價格跟蹤調查體驗報告。

  調查體驗發現,不同平臺和商家預售規則、支付定(訂)金和尾款時間不盡相同。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八十九條規定,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應當雙倍返還定金。

  對129款預售商品價格行為調查體驗情況來看來,預售商品價格相對規范。但也發現4款商品存在價格問題,如涉嫌以『劃線價』形式虛構『原價』、預售價格不如雙11當天價格優惠、預售價格頻繁變化、定金隨意變動。

  如,電商平臺和商家天貓平臺的某款標稱為『恆源祥』品牌針織衫11月10日、11月12日、11月15日的劃線價格均為508元,但11月11日劃線價格調整為專櫃價1280元。但專櫃價說法僅在11月11日的商品頁面顯示,並未連續出現,也未標明出處,消費者若只看到11月11日當日價格,會因優惠力度大而被誤導消費。

  圖表數據來自中消協2017年『雙11』網絡購物商品價格跟蹤調查體驗報告。

  另,對非預售商品的調查體驗發現,今年的『雙11』促銷活動中,一些平臺和商家優惠活動規則設置復雜,打折、滿減、紅包、優惠券、津貼等多種"優惠"方式疊加,附加各種限制條件與使用順序,促銷規則晦澀難懂,消費者很難推算出商品的實際銷售價格,降低了消費者的網購消費體驗。

  539款非預售商品中,不在11月11日也能以『雙11』價格或更低價格購買的比例達到78.1%,其中一些平臺和商家的商品存在先漲價後降價、『雙11』價格不降反昇等問題。如,當當網平臺某款標稱為"韓都衣捨"品牌女裝在11月7日之前價格為152元,而在10日價格上調至288元,並於11日又降至136元,涉嫌通過虛假折扣誘導消費。

  中國消費者協會建議,有關部門完善網購價格監管制度,依法懲處價格誤導行為;加強平臺商品價格管理,電商平臺及商家需落實誠實守信經營責任;消費者需培養良好價格意識,堅持精明理性消費。(記者程春雨種卿)

責任編輯:孫宇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