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一塊玻璃要拆一小時 揭秘『城市蜘蛛人』工作日常
2017-11-14 15:14:55 來源:山西晚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C支吊籃是個大工程

  21層的玻璃換完了,下一站是27層,小魏和工友們重新支吊籃。

  在實際的更換過程中,電動吊籃功能強大,可以說是必須『神標配』。所以,要提前調整好吊籃。小魏他們使用的是懸臂梁型的吊籃,由一支長長的『手臂』(懸臂)通過鋼絲繩掛著吊籃平臺,『手臂』末端由配重塊壓著,可保證吊籃承受足夠的重力。

  該大樓所換的玻璃幕牆是凹凸設計,單塊玻璃不在同一個平面上,一側換完,得更換吊籃位置,這個工作量可不容小覷,相當於重新安裝。

  吊籃的配重塊由16個混凝土方塊組成,每個重達50斤。拆配重、換位置,安配重、架支架,再加配重……因為頂樓有廣告支架,要把這一系列工作完成,著實費工夫,6個人用了近兩個小時完成。

  12時30分許,吊籃終於支好了。快速填飽肚子後,6個人又重回大樓繼續工作。

  小魏說,若是夏天,他們早上6點多就會忙活,中午會避開暑熱,休息一會兒。可到了秋冬季,天氣涼,他們一般都要等到太陽昇起,氣溫不那麼低了纔開工,若碰到大風等惡劣天氣,還得停工。『寧肯少換一塊玻璃,也不能趕,安全最重要。』小魏說,這段時間,他們每天平均只能換3-4塊玻璃。

  D換玻璃前的准備工作絲毫不能馬虎

  記者所在高樓的玻璃幕牆,共有大大小小的23塊玻璃需要更換,今年9月底,小魏接下這份工程後,馬不停蹄地准備了足足一個月。

  首先,他先得進行實地勘察,對大樓的所有玻璃進行勘驗,看看哪塊是需要更換的,它們的位置在哪兒。勘驗後需要結合經驗,給大樓物業出一份書面的施工方案,待對方確認核實後方可開工。

  方案通過,再進行精確的測量,每一塊玻璃的高度、寬度、厚度都得准確無誤,誤差要在3到5毫米,否則玻璃就會作廢。如果是彎玻璃等造型特別的玻璃還要測量曲度。再拿著數據去工廠定制玻璃。其間,他還要張羅工人,確定人員,同時,准備租用吊籃、吸盤等相關器械。

  此外,還有關鍵的一點,就是在工期內,給所有工人上好高空作業意外險。

  這些都就緒了,方可開工。

  E換玻璃的苦,一般人很難受得了

  小魏是團隊成員中最年輕的,其他工友的平均年齡在45歲以上,是乾了多年的熟練工,高空換玻璃作業的經驗至少有七八年了。『換玻璃這活兒,年齡太小的一般都沒勁兒,年齡太大的反應慢,應急能力差,也怕他們有高血壓之類的毛病,所以,我選的人基本是中壯年,身體好,有苦力。』小魏說,前段時間有個90後小後生跟著他乾活,起初都是些搭木板、跑腿之類的雜活兒,當開始換玻璃時,還不到一天,小伙兒就坦誠地說,實在乾不了,走人了。

  跟團隊成員一比,眼前的小魏讓人吃驚,年齡最小的他,體格精瘦,卻力大無比,一個人可以扛著一塊大玻璃上下樓。小魏說,他出生在平遙農村,父母務農,家中兄弟二人,從小到大,乾農活、做家務,已經習慣做苦重營生了。退伍回來,他開過飯店,去過深圳、合肥,四處漂泊,最終還是回了山西,跟著人做小工,偶爾接觸到了換玻璃的行當。

  相比其他工作,高層換玻璃很苦、很累、很危險,但是收益也相對多一些,是這唯一的一點『甜』讓他堅持了下來。一年多的時間,他學會了怎麼換玻璃,那雙粗糙而又布滿傷痕的手與他的年齡極為不符。

  2011年以後,他便獨立門戶,帶著父親和一眾老鄉四處攬活兒。每次帶著大伙兒換玻璃,都是精神緊繃,萬分小心,一旦開始,就得一鼓作氣,絲毫不敢放松。好在這麼幾年,一直有工程做。

  『有時,我會跟人開玩笑說,我們是在拿命掙錢。一點兒也不誇張,這活兒要麼不出事,一出事准是生死攸關的大事。但是,我還是想趁著年輕拼一拼,一年中換玻璃的旺季也就是從5月到11月。』說完,小魏滿臉憧憬地望著遠方:『等今年年底攢夠錢了,我要在太原買個房子,娶房媳婦,接父母過來一起住。』

  采寫本報記者馮華

  攝影本報記者馬立明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楊雪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