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環保部專家團解讀此輪京津冀重污染天氣應對過程
2017-11-07 17:27:20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昨天,石景山城管部門加強對各類污染空氣質量違法行為的管控,開展夜間聯合執法,檢查運輸車輛道路揚塵、遺撒行為。同時逐個走訪施工工地,檢查土石方作業停工狀況、防塵措施落實情況。記者吳鏑攝

  昨天,住建委工作人員對工地進行防塵降霾檢查。記者潘之望攝

  京津冀區域重污染過程今天接近尾聲。根據預報,冷空氣將於今天上午抵京,午後空氣質量開始好轉,明天空氣質量將恢復到良好水平。

  從此前的預測來看,昨天應該是污染程度最重的一天,不過從實況來看,情況比預想中的好,大部分地區的空氣質量在中度至重度污染水平,全市沒有完全陷入重度污染,PM2.5平均濃度最高沒有超過200立方米/微克,污染狀態基本上與前一天相當,沒有進一步惡化。不少公眾也有明顯的感覺,空氣質量比預測的好,重污染發生的時間比預測的晚。

  針對此次區域污染過程,環保部首次以專家團隊名義解讀此次重污染天氣應對過程。

  為何要污染未來預警先行?

  11月3日,北京、天津和河北、山西、山東、河南等部分城市陸續發布重污染天氣橙色預警,從4日零時開始啟動II級應急響應。11月4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空氣質量總體為良好到輕度污染水平,只有太原和保定等城市小時濃度達到中度污染級別,不少公眾對區域內多地啟動橙色預警有些疑惑。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自發介紹,此次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污染過程,主要是在持續偏南風和大氣擴散條件轉差的情況下,污染物排放累積、傳輸和二次轉化所致。而根據以往的經驗,大氣擴散條件轉差時的空氣質量狀況,往往決定了污染過程的峰值濃度和持續時間,因此,提前采取應急管控措施,在污染累積前就把排放強度降下去,是重污染天氣應急能否取得成效的關鍵。

  空氣質量為何比預測的好?

  昨天京城的重污染,並沒有想象中來得猛烈,不少公眾都感覺實際空氣質量比發布預測的要好,重污染發生的時間比預測的要晚。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柴發合解釋,針對這次污染過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采取了區域應急聯動,強制性應急減排措施包括鋼鐵、水泥、鑄造、家具、礦山開采等行業的停限產,高排放機動車限行,重點企業錯峰運輸,施工和交通揚塵管控等。同時,今年各地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大幅增加了管控企業數量,壓實減排措施,基本做到涉氣企業全覆蓋。

  據統計,區域整體管控企業數量從去年的近1萬家增加到今年的5萬家左右。經過初步分析,『2+26』城市在采取橙色預警期間,主要污染物減排比例在20%左右,有效抑制了此次污染過程中京津冀區域PM2.5濃度的快速上昇。

  柴發合表示,重污染天氣預警是專業預測預報結果,是基於日常的污染物排放量,通過模型結合氣象資料得出的,而公眾實際感受到的空氣質量現狀,則是各地已經采取應急減排措施後的結果。因此,公眾實際感受較好,正說明已經采取的減排措施起到了一定效果。當然,由於現階段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等因素,區域污染物排放量依然巨大,應急減排只能一定程度上減輕重污染的影響。

  重污染預警什麼時候解除?

  環保部介紹,此次重污染期間,環保部派出的28個督察組和102個巡查組,共檢查企業1085家,發現未落實應急預案的企業僅32家,執行率高達97%。正是因為如此好的落實情況,使得本次重污染天氣過程影響降低了很多,污染濃度峰值比預測要低,持續時間也相對較短。

  鑒於上述原因,結合最新的空氣質量預測預報結果,環保部昨天已經發文指導各地分批錯時解除橙色預警。其中,河北中部、山西南部、山東西部城市可於昨日15時解除預警,其他城市可於昨晚24時解除。各地可根據實際空氣質量狀況和當地預測預報結果,自行決定解除時間。(記者駱倩雯)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孫嵐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