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特色體驗展區·現場見聞⑦】

『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特色體驗展區『網絡扶貧』專題區(李政葳/攝)
光明網記者李政葳
『通過互聯網平臺,使我有了一技之長,不但解決了自己的生存問題,還成了家裡的頂梁柱』『通過網絡,我帶動了更多貧困人口創業、就業,使他們實現了脫貧致富的夢想』『因為電商這個行業是沒有丑與美的,只要有頭腦、有信息、有思維,在這個領域一定有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
在『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網絡科技特色體驗展區的『網絡扶貧』專題區內,贛州市寧都縣對坊鄉廖竹生、贛州市寧都『勵志園』創始人曾北方這兩名殘疾青年通過一段視頻,講述著他們通過『農村電商工程』脫貧致富的故事。他們是8500萬殘疾人的代表,也是網絡助力脫貧的典型。
事實上,網絡扶貧,不止表現在『農村電商工程』這一方面。去年10月,中央網信辦、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務院扶貧辦聯合印發的《網絡扶貧行動計劃》中提到,網絡扶貧目標實施『網絡覆蓋工程、農村電商工程、網絡扶智工程、信息服務工程、網絡公益工程』五大工程,到2020年,網絡扶貧取得顯著成效,建立起網絡扶貧信息服務體系,實現網絡覆蓋、信息覆蓋、服務覆蓋。

觀眾在『網絡扶貧』專題區現場體驗(李政葳/攝)
網絡覆蓋工程。過去『要致富、先修路』,現在『要致富、先通網』。互聯網架起了信息高速公路,隨著電信普遍服務深入實施,寬帶進村、信息入戶填補了城鄉『數字鴻溝』,為貧困群眾打開了連接世界的新窗口。
網絡扶智工程。『互聯網+教育』讓山溝裡的孩子也能享受優質教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通過網絡授課的方式,慢慢拉近城鄉教育的差距,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外面的世界。展區內,一段1分鍾的視頻講述了在線教育為三沙市永興島帶來的紅利:『在三沙市永興島上有二十幾名兒童,永興學校的建立讓他們能夠跟同齡兒童一樣圓了上學夢,智慧課堂讓外面的世界觸手可及,互動直播讓全國老師直接走進三沙課堂,家校互動讓家長實時了解學生在校的點點滴滴,線上教研、學業測評、虛擬實驗、綜合評價、線上圖書館、網絡學習空間、雲端學校,正在全面改造三沙市傳統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