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調發展: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明顯增強
『黨的十八大以來,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服務產業轉型昇級和國家重大戰略,以教育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促進區域教育協同發展為導向,教育發展的整體性、協同性、包容性、可持續性達到新的水平。』陳寶生談道。
5年來,一系列舉措深入人心:
適應城鎮化發展需要,協調推進城鄉教育發展,2012—2016年城區義務教育學校增加近1500所,鎮區的初中學校增加1000多所;
國家出臺關於加快中西部教育發展的指導意見,第一次對中西部教育改革發展作出頂層設計;
中央財政投入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工程資金,90%投向中西部地區,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得到明顯改善;
繼續實施『中等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工程』,構建更加開放通暢的人纔成長立交橋,暢通職業教育學生昇學通道;
積極發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數佔到碩士學位研究生總數的將近一半;
終身學習『立交橋』更加暢通,建成覆蓋全國城鄉、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並重的繼續教育組織體系。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黨的十八大以來,為進一步提昇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的發展能力,學校布局結構進一步優化,整體辦學效益和服務水平顯著提高。區域教育協同發展,東中西部教育差距進一步縮小。教育層次類型結構更加合理,人纔培養體系日趨完備。培養造就數以千萬計應用型人纔、技術技能人纔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纔。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人纔培養的層次、類型、專業和區域布局結構不斷優化。
創新發展:現代教育治理改革取得突破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總目標,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教,基本形成教育改革的「四梁八柱」架構,教育改革呈現全面發力、多點突破、蹄疾步穩、縱深推進的新局面,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實質性突破,為加快構建和應用教育新觀念、新技術、新模式提供體制機制支橕,激發了教育活力,釋放了改革紅利。』陳寶生談道。
5年來,這些改革舉措,與每個家庭息息相關:
——國務院啟動恢復高考以來最全面、最深刻的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全國31個省(區、市)均已形成高考改革實施方案,『兩依據一參考』招生錄取模式在上海、浙江取得突破,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制度在各地陸續建立;
——高職院校與普通本科分類考試招生改革取得重要進展,2016年高職分類考試招生人數佔當年高職招生計劃總量的比例從2013年的43%提高到50%以上;
——高校招生錄取公平狀況明顯改善,實施『支援中西部地區招生協作計劃』,近百萬中西部孩子圓了大學夢。高考加分項目得到有效清理規范,全國性鼓勵類加分項目全部取消,地方性加分項目減少63%;
——啟動以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與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為依據的高中階段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各地普遍將優質普通高中的招生名額按不低於30%的比例合理分配到區域內各初中。
這些舉措意味著,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深入推進,『促進公平、科學選纔』的新機制正在逐步建立。
與此同時,民辦教育分類管理制度政策體系基本確立,為民辦教育長遠健康發展鋪平道路。教育管辦評分離改革走向深入,教育治理現代化邁出重要步伐。教育法律體系更加完善,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全面推進。
『5年來,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教育綜合改革,政府依法行政、學校依法辦學、教師依法執教、社會依法支持和參與治理的教育法治實施機制和監督體系不斷健全。』采訪中,一線教師普遍認為。
開放發展:中國教育正在走向世界教育中心
『百餘年的留學史是「索我理想之中華」的奮斗史,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出國留學、回國服務,大批歸國人員投身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偉大事業,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畫卷中寫下了極為動人和精彩的篇章。』在歐美同學會成立100周年慶祝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在神州大地與世界各地回響。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教育事業開放發展呈現出新的格局,中國教育正在走向世界教育中心。
——雙向留學與人纔引進規模迅速增長,人纔培養國際化水平大幅提昇。『留學中國計劃』擴大了來華留學規模。2016年,外國留學生有44萬人次在華學習,比2012年的33萬人次增加約11萬人次,學歷留學生特別是研究生比例上昇較快,我國成為亞洲第一、全球第三的留學目的國。截至2016年底,留學回國人員總數達265萬人,十八大以來5年回國人數佔到70%。出國留學完成學業後選擇回國發展的留學人員比例由2012年的72.38%增長到2016年的82.23%。
——多邊、雙邊人文交流機制不斷完善,已成為國家對外交往的重要支柱。5年來,在原有的中俄、中美、中歐和中英4個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基礎上,又拓展建立了中法、中南非、中德、中印尼4個新的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教育服務國家對外戰略能力不斷增強。
——教育『請進來、走出去』穩步推進,帶動我國教育質量提昇。高質量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持續增多,豐富了我國教育供給和優質教育資源。
——教育部先後部署實施多項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有力地配合了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實施。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教育對外開放的基礎和條件發生深刻變化,國家開放新戰略為教育對外開放注入新動力。落實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要求,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教育對外開放質量和水平不斷提昇,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新格局,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陳寶生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