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乾在一起』——中國共產黨率領億萬人民實現中國夢的政治本色與力量源泉
2017-10-12 14:02:56 來源:新華社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黨的十九大召開在即,世界范圍內的『中國熱』加速昇溫。

  今年夏天,來自非洲、中東和拉美等地區的近50名學員一起,圓滿結束了在北京大學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為期一年的學習。

  『盡管世界上不存在一個萬能的方式和道路,但我相信,在中國學到的經驗對尼日利亞經濟發展大有幫助。』第一次來中國的尼日利亞副總統辦公室特別助理歐姆勒·伊利亞說。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行?

  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曲青山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制度安排是緊緊圍繞人民這個中心的,確保執政黨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乾在一起,這使得絕大多數中國人成為這個進程的受益者;而西方的制度安排顯然沒有做到這一點。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黨同人民想在一起、乾在一起的奮斗中探索出來的道路,根植於中國大地,反映人民意願。

  『道路問題是關系黨的事業興衰成敗第一位的問題,道路就是黨的生命。』初秋,井岡山茅坪八角樓,一樓入口處高懸這樣一幅紅字。

  2013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的這句話,指明了道路選擇的極端重要性。

  黨和人民一起浴血奮戰打敗日寇、依靠老百姓『獨輪車』的支持贏得解放戰爭、尊重群眾首創精神打開改革開放的大門……

  回望近百年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歷程,從探索開闢出『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到開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康莊大道,都是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乾在一起』走出來的。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發展中國的必由之路。

  在江西瑞金市葉坪鄉華屋村的後山上,17棵蒼翠挺拔的松樹連成一片,每棵樹上釘著寫有名字的小木牌。

  上世紀30年代初,華屋村17名青年參加紅軍,相約到後山栽下17棵松樹。

  青松依舊在,不見兒郎歸。這17位子弟兵都壯烈犧牲在革命年代,他們手植的松樹被後人稱為『信念樹』。

  時空穿越,這片松林承載著黨和人民『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擰成一股繩的理想信念,也見證了今天黨帶領人民奔小康的堅定決心。

  今日的華屋村,村民在田地裡建起了果蔬大棚,種植的蔬菜供不應求,村民把田地流轉出去還有租金,村裡通了公路,20多分鍾就能到瑞金城區……

  黨和人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一人、一村、一市的面貌變化,無一不在印證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邁進的步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追求的富裕是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追求的發展是造福人民的全面發展。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楊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