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與事實讓惠民措施『有感』
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中提出一系列惠及普通市民和大眾的新政策,包括增加長者每月發放3435港元的『高額長者生活津貼』,向『兒童發展基金』注資3億港元,動用50億港元幫助老舊住宅改善檢修和消防標准等。
特別是施政報告宣布的向每月公共交通開支超出400港元的市民提供最高300港元補貼的計劃,以及改革利得稅為兩級稅制的計劃,讓數以百萬計的普通市民及香港眾多中小企業為之歡呼。
香港公共交通智庫乾事陳迪遙認為,公共交通是香港市民最必要的支出之一,報告中宣布的交通費補貼,讓香港市民直接、真切地感受到特區政府給予的幫助。這項措施還將有助於減輕兩地來往及出差人員的負擔,可以鼓勵兩地更多的交流合作。
作為中小企業合伙人,澳洲會計師公會大中華分會副會長黃華燊認為,施政報告提出的稅制改革將有助提昇香港競爭力,除了惠及本地中小企業,還有利於香港發揮『超級聯系人』的角色,吸引大灣區及『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投資者來港發展。
對於施政報告提出的另一項惠民措施『港人首置上車盤』房屋新政策,香港研究協會9月的調查顯示,有近六成的受訪者表示支持,顯示香港市民對這一新政策充滿期待。
緊跟國家發展大計為港商鳴鑼開道
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中透露,特區政府目前正在與中央政府協商,期待與中央政府部門在年底前簽署香港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全面協議。
在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方面,林鄭月娥表示將把原有機構更名為『推進大灣區建設及內地合作督導委員會』;同時將新設立『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辦公室』,專責協調相關中央部委及廣東和澳門事務。
林鄭月娥在報告中提出,特區政府全面提昇駐內地辦事處的網絡和職能,幫助港人港商更好地把握內地機遇。
事實上,林鄭月娥上任百天以來已多次訪問內地並拜會中央政府部門和機構,特區政府各司局長到訪內地40多次,探討加強兩地合作空間。
中銀香港副董事長兼總裁岳毅認為,面對全球復雜多變的政經環境,施政報告抓住國家發展戰略,讓香港能夠更好地把握『一帶一路』倡議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機遇,推動高增值產業的發展,以進一步鞏固和提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李秀恆認為,施政報告緊貼國家戰略,一系列新政策將有助於從政府層面打通關節,為港商開拓新興市場和參與區域經貿發展『鳴鑼開道』。
創新科技助推發展多元經濟
創新科技發展是香港近年來的熱門話題。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中定下目標,將在5年內把香港本地研發總開支佔本地生產總值的比例,從目前的0.73%提昇至1.5%。她還提出在科技人纔培養和創科創投基金方面增加投入,繼續支持香港金融科技發展。
香港互聯網專業協會會長洪為民認為,特區行政長官不單把創新科技放在較前位置提及,而且也計劃成立高層次、跨部門的『創新及科技督導委員會』,並親自擔任主席,可見特區行政長官對創新科技的高度重視。
洪為民說,施政報告設定的提昇本地研發開支相對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這對香港未來向創新型驅動經濟昇級十分重要。另外,施政報告提及審視現行法例及法規,掃除阻礙創科發展而不合時宜的條文。這兩點回應了科技業界多年來的訴求。希望新一屆特區政府能夠落實相關政策,打造智慧城市。
香港科技園公司主席羅范椒芬表示,人纔是發展創新及科技的關鍵元素,香港必須提供誘因和配套條件吸引外來人纔,同時加強培育本地人纔,以滿足發展新經濟的需要。她深信在特區政府的積極領導和社會各界的支持和努力下,香港可以成為國際創新科技的中心。
香港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教授兼創業中心主任陳雙幸說,施政報告談及創科發展的篇幅頗多,也提供了大方向,反映特區政府對創科的重視,讓人感到鼓舞。特別是開放數據方面,企業如果有足夠數據加上分析,可以開發更多智能產品和服務,鼓勵創科行業的發展,實現城市智慧化。(參與采寫:戰艷、張雅詩、張歡、李濱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