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楊漸通訊員張穎
如今,人們出門買東西身上都不用裝現金,掏出手機掃掃店家的二維碼就可以付錢了。
前兩天,住在下沙的黃先生去買建材時也是這麼乾的。沒和店主確認,他就通過貼在櫃臺上的二維碼把5300多元貨款轉了過去。沒曾想,店主說錢沒收到,那個二維碼根本不是他的。
這下黃先生懵了,難道自己遇到了騙子?
掃了店裡的二維碼
店主卻說沒收到錢
10月6日上午,黃先生趕到下沙月雅橋石材市場購買裝修用的材料,幾個小時的精挑細選,他終於選好了材料,並和老板講好了價格。就在店老板為他開單據時,黃先生看到櫃臺上貼著的一個支付寶二維碼。『一共買了5300多元的材料,我身上沒裝那麼多現金,就想用支付寶付賬。』
沒有和店老板確認,黃先生就掏出手機掃了碼,把錢轉了過去。『錢付了啊,老板你看下。』說完,黃先生還把手機支付成功的頁面拿給店老板看了下。
『不對啊,我沒收到錢啊,這個不是我的賬戶啊。』店老板告訴黃先生,店裡的二維碼不是他張貼的,並打開自己的支付寶向黃先生證明自己並沒有收到這筆錢。
難道是有人故意把自己的收錢碼貼在了店裡?懷疑自己被騙後,黃先生和店主立即趕到下沙派出所報警。
民警電話聯系收錢賬戶持有人
卻被當成了騙子
接到報警後,辦案民警楊成武立即開展網上止損工作,通過查詢發現這筆錢轉入了一個名為『王某某』的賬戶。
『這個王某也是做石材生意的,在湖州開了家店。』等楊成武打電話過去,要求對方來派出所配合調查,卻被當成了電信詐騙的騙子。『我說我是派出所民警,讓他看下支付寶是不是收到一筆錢,叫他過來說清楚這個事,結果他怎麼都不相信。』
無奈之下,楊成武聯系上王某的兒子,將事情經過詳細說了一遍,再由他帶著父親王某來派出所配合調查。
等王某父子二人來到派出所後,楊成武仔細查看了王某的支付寶賬戶和轉賬記錄,排除了王某故意張貼收錢碼詐騙的嫌疑。『他的支付寶賬號纔開通幾個月,用的次數並不多,除了誤轉進去的這筆錢,賬戶裡只有1塊錢,之前也沒有過轉賬記錄。』
王某告訴民警,因為要進貨,他經常來下沙的市場,但從來沒有在店裡張貼過支付二維碼,他也不清楚為什麼這個二維碼會成為自己的收錢碼。
支付寶公司發放的空白二維碼
不小心掃過後就成了自己的收錢碼
二維碼不是店主貼的,也不是王某貼的,怎麼錢會轉到王某的賬戶裡?
為了搞清楚事情真相,楊成武聯系上支付寶公司。原來,支付寶公司發放支付二維碼有兩種途徑,第一種是支付寶個人用戶申請收錢碼後公司定向寄送,第二種則是無特定對象發放空白碼。『支付寶公司為了佔領市場,會發放一些空白的二維碼,再交由推廣人員,向社會上的商戶進行推廣。』而這種空白的二維碼並沒有關聯的賬戶,第一次掃碼的人就能綁定成自己的收錢碼。
『實際的推廣人員,在操作中肯定沒做到位,或者沒有向店家解釋清楚,就直接把二維碼貼了上去,結果店主自己沒有掃碼綁定,造成了這次烏龍事件。』楊成武判斷,應該是王某來石材市場進貨時,不小心掃了二維碼,結果綁定成為了自己的收錢碼。
事情搞清楚了,王某也把收到的5300多元貨款還給了店主。
警方提醒:不論是顧客還是商家,在使用支付寶、微信等支付功能時一定要再三核對,一是要確認是自己的收錢碼或收款碼,二是一定要留心區分收款碼和付款碼,在交易時也不要輕易將個人付款碼發給別人尤其是陌生人,避免不法分子趁虛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