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華貿物流承運的一批從英國空運到重慶的三文魚,凌晨3點運抵江北國際機場,僅用4個小時就完成各項例行檢查。當天早市開門前,這批食材就已擺放在主城多個水產市場的攤位上。
重慶華貿物流公司業務經理胡長旺忍不住給重慶海關點贊,他稱7×24小時通關(全天候通關)為企業降低了成本,他做三文魚進口生意更加如魚得水。
重慶正在打造中國西部地區口岸高地,有了完備的水陸空口岸『硬件』,還需有相應的『軟件』配套。
今年以來,重慶海關、重慶檢驗檢疫局、武警重慶市邊防總隊紛紛出臺措施,推動貿易便利化,發揮水陸空口岸效能,讓重慶與世界做生意越來越容易。
全天候通關發揮水陸空口岸最大效能
華貿物流主要從事生鮮食材進出口貿易,重慶市民餐桌上的進口三文魚,有很大一部分就是華貿物流從英國、智利等國空運而來。
為什麼給重慶海關點贊?胡長旺說,由於航班等原因,這批遠渡重洋運抵江北機場的新鮮三文魚,往往都是在凌晨時分運達。而放在以前,海關等工作人員這時候尚未上班,貨運公司只能租賃機場的冷凍倉儲進行貯藏,等到9點上班時間後再進行報關、報檢等手續。如此一來,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都很大。
『實行全天候通關後,這些壓力都不存在了。』胡長旺表示,現在只需提前向江北機場海關方面預約,報備進口三文魚等食材預計運抵機場的時間,只要飛機一降落,海關等工作人員立即進入工作狀態,並迅速對貨物進行各項例檢。
全天候通關不僅提昇貿易便利化水平,還方便國際航班及出入境旅客。
2016年,江北機場出入境國際地區航班達1.8萬架次,同比增長18.8%;出入境人員271.3萬人次,同比增長21.9%。今年以來,重慶又相繼開通了重慶至美國洛杉磯、新西蘭奧克蘭、俄羅斯莫斯科、菲律賓宿務等多條國際客運航線,機場西南空港樞紐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其作為西南門戶的影響和輻射力進一步擴大。
面對重慶機場口岸日益增長的出入境人流量壓力,武警重慶市邊防總隊全力打造『數字邊檢』,以確保邊檢信息化系統能夠24小時安全可靠運行,並正逐步實現部分旅客自助通關。
武警重慶市邊防總隊參謀長廖毅之介紹,江北機場T3A航站樓啟用後,總隊啟用30條通關通道,實現已備案旅客自助通關。凡是具備自助通關條件的旅客可以刷卡過,無需人力檢查。這樣一來,通關率將提昇至少50%,如果順暢的話,一個旅客通過自助通道大概只需10多秒。
此外,針對貨運航班,臨時公務機,承擔救援、醫療等任務24小時內短暫停留的航班,重慶實施『一次查驗、雙向放行』,實現『航班隨到隨檢、貨物即到即運』的通關效果。
通關一體化讓企業進口『走程序』時間減半
通關便利化,受益最多的是企業。
7月3日上午9時07分,重慶海關審單處關員在電腦系統上收到海關總署風險防控中心(上海)信息,迅即將一票價值18.08萬元的『光阻劑』轉入現場驗估環節。經過10分鍾的單證審核,該票報關單被順利放行,成為全國通關一體化正式啟動後,重慶海關辦理的第一票報關單。
自7月1日通關一體化在全國實施以來,全國口岸所有運輸方式全部進口商品,適用『一次申報、分布處置』通關作業流程和企業自報自繳稅款、海關對稅收征管要素審核後置等改革舉措。企業從中可享受多項紅利:一是可以選擇任意地點報關,消除了申報的關區限制;二是海關執法更統一,依托全國海關風險防控中心和稅收征管中心,通關政策、規定在執行標准上更加一致;三是通關效率大大提高,簡化了口岸通關環節手續,壓縮了口岸通關時間。
根據重慶海關提供的數據,今年7月1日起,重慶海關全面融入全國通關一體化。當月,重慶關區進口通關時效達到了8.57小時,縮短7.53小時,同比減少約46.7%,重慶口岸貿易便利化程度進一步提昇。
重慶海關審單處副處長牛賢丹介紹,全國海關通關一體化最大的亮點是設立了全國海關風險防控中心和稅收征管中心,全國海關的風險防控、稅收征管等關鍵步驟實現了集中、統一的智能處置。同時,通過實施『一次申報、分布處置』,改革稅收征管方式,優化協同監管和執法統一性,在提昇通關效率的同時,也極大地提昇了廣大進出口企業的體驗度。
『通過通關環節瘦身和稅收征管方式改變,企業可以感受到更為快捷的通關體驗,同時,也極大地節省了企業和海關的人力資源,有利於節約通關成本。』牛賢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