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小學生作業家長到底應不應該簽字?重慶家長怎麼說
2017-09-22 10:48:24 來源:華龍網-重慶晨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學生家庭作業到底該不該讓家長簽字?這幾天,這個老話題在家長群裡炸開了鍋:大家都在議論,新學期浙江杭州市金東區實驗小學發出的一份公約《讓家長告別檢查作業——實驗小學教師公約之作業篇》。

  對此,叫好聲,擔懮聲,質疑聲此起彼伏。

  -調查

  家庭作業變『家長作業』

  記者調查發現,如今小學生作業讓家長簽字是一件普遍現象。而且隨著電子作業的興起,孩子們完成作業對家長的依賴程度變得越來越高了。

  一位退休教師苦惱地告訴記者,現在老師布置家庭作業的方式跟她當年完全不同了,『我當老師的時候,給孩子們布置作業,都是把作業寫在黑板上,讓學生抄下來,回家一一完成。可現場,孫子上小學二年級,老師布置家庭作業都發在家長群裡,孩子們做什麼作業回家看家長的手機纔知道。我真不知道這樣的作業,到底是給孩子的,還是給家長的?』

  一位小學生父親說:『老師要求家長在作業後面簽字,因此每天不管多晚下班回家,我和妻子都要檢查孩子的作業,然後簽上名字和日期。家長簽字確實應該,但只是家長簽字後,作業交上去老師未必要批改。』

  一位小學生媽媽說,現在的家庭作業五花八門,除了書面作業還有不少親子作業、網上APP作業,『這些作業好多都依賴於家長的智能手機纔能完成,即便家長不簽字也必須全程陪同,協助孩子完成。從某種意義上說,孩子的家庭作業也是一種「家長作業」。』

  還有些家長更苦惱:自己初中沒畢業就出來做生意,雖然寫字算賬都沒問題,但是嚴謹性和邏輯性都跟做作業不可同日而語。讓他來監督孩子做作業實在有些為難,只能『閉著眼睛簽名』。

  老師:讓家長簽字是無奈之舉

  渝中區某小學二年級班主任小楊老師覺得,重要的作業讓家長簽字,是為了讓家長更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比如我會讓家長在孩子的作文本上簽字,其目的是為了讓家長能欣賞孩子的美文,看到其成長和進步,這是有必要的。』

  另外,她還會讓家長在每次小測驗的試卷上、學校重要通知上簽字。家長需要在哪些作業上簽字老師需要掌握一個度,但不能取消。有家長因為工作忙,疏於對孩子的關心,幾乎不會主動來找老師了解情況,甚至有時候老師點對點地發信息,希望家長這段時間能多關心孩子的學習,但有的家長總是以『忙』為借口,甚至還有家長根本不理會。讓家長簽字的做法,也是老師們的無奈之舉。

  -聲音

  家長:批改作業是老師的責任

  對於取消簽字的做法,贏得不少家長的叫好聲。

  一位四年級的家長說:『我從來不給孩子作業簽字,都是讓他自己來簽,然後交給老師。我覺得批改作業是老師的責任,家長只要督促孩子認真完成就行了,孩子做得怎樣,知識點的掌握,都該由老師們來評判。』

  有教育工作者也表示,認真批改作業,是每位老師的基本職責;認真完成作業,是每位學生的基本職責。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在孩子培養過程中,扮演的角色是不同的。一個是教會孩子做事,特別是傳授知識;一個側重於教孩子做人,二者是分工合作的關系。取消家長簽字這種嘗試必然會改變家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關系,有助於劃清家校教育的界限。

  -建議

  學生認真做

  老師認真批

  家長常過問

  南岸區天臺崗小學盧柳娟老師認為,家長簽不簽字只是一個形式,叫不叫停也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獨立做作業,對自己負責的能力。家長要做的是對孩子進行關注、引導,而不是把任何事情扔給學校,當甩手掌櫃,因為教育需要合力。

  有教育專家認為,把『家長作業』泛濫完全歸因於學校和老師偷懶,有失公允。為『家長作業』糾偏,首先要弄清一個基本前提:雖然家庭和學校都是孩子成長中不可或缺的課堂,但它們在站位、分工、方式和著力點上都有很大不同。

  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老師』,在孩子的習慣養成、學業完成中理應擔負督促之責,但包辦代替則有害無益。學校教育具有職業性、專業性、階梯性等特點,家長花費再多心思和精力,都無法替代老師在孩子進步中承擔的角色。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家庭和學校就像一個人的雙手和雙腳,兩者協同服務於一個軀體。倡導『家校共同體』不是要把家庭變成另一個學校,把家長變成另一個教師。

  因此,小小的作業本是學校和家庭、家長與老師之間良性互動、協調共進的紐帶,它的正確打開方式或許是學生認真做、老師認真批、家長常過問。(記者黃曄)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