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砥礪奮進的五年】打響『我們的節日』活動品牌 讓傳統節日『煥發』現代生機
2017-10-04 18:50:57 來源:中國江蘇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傳統節日從祖輩傳承而來,積淀凝聚了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歷史文化,是我們同根同族血脈相承的節日。近年來,江蘇南通如東縣積極探索傳統節日文化,以『我們的節日』活動為契機,以『全、新、特』為亮點,讓底蘊深厚的傳統節日重新煥發現代生機。

  『全面』覆蓋傳承民俗根、民族魂

  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是我國的七大傳統節日。清明節,我們哀思故人,緬懷先烈遺志;端午節,我們崇敬過往,抒發愛國之意;中秋節,我們薦新團圓,誦讀古典情懷……為深入挖掘每一個傳統節日的民俗文化內涵,2014年起,全縣各機關、街道社區、學校、企事業單位等圍繞全年7個傳統節日,以『我們的節日』為主題,相繼開展時間跨度為一年的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群眾性文化活動。

  以『我們的節日』主題教育實踐活動為平臺,如東縣著力打造『我們的節日』系列文化活動品牌。近年來,全縣先後舉辦了『濃情端午粽香飄』、『中國夢赤子情』、『牽手扶海,與愛同行』、『團團圓圓中秋情』、『追尋您的足跡--清明』等縣級大型示范觀摩活動10多次,每場觀摩人數均超過600人。目前,已實現清明、端午、中秋、重陽『四大傳統節日』全覆蓋,並多次承辦南通市『我們的節日』示范觀摩活動。

  『新穎』模式帶來認同感、參與感

  傳統節日年年有,節日活動年年辦。節日文化包含著深刻的歷史內涵、有著豐富的民俗內容,與其面對『咄咄逼人』的洋節懮慮重重,不如創新方式方法和體制機制,讓傳統節日跳出俗套、別出新意,允許並樂於看到它們被改造,傳統節日纔會不斷地折射出濃郁的文化氣息。

  2015年開始,如東縣在總結前期做法的基礎上,創新實施擇優承辦新機制和示范引領新舉措。活動前,先在全縣開展『我們的節日』活動方案評比,評出優秀活動方案後由專業人員進行針對性指導,不僅活動質量穩步提昇,更有效保證了其教育性、新穎性。同時,如東縣還在每個傳統節日前安排示范觀摩活動,通過觀摩示范點活動,自主設計方案,組織開展節日活動。采用『以點帶面』的形式,引導群眾逐步認同傳統節日、參與傳統節日、過好傳統節日。

  為擴大『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的影響力,讓廣大網民即時參與節日活動,感受現場活動氛圍,2016年,如東縣開啟了微信直播『我們的節日』全新的宣傳模式,在全市成為首創。微信直播營造了一個『虛擬同在』、網民自由參與的場景,打破了人數、時間、空間的限制,形成了主辦方與參與者的即時互動、共同關心的互動局面。截至目前,微信直播『我們的節日』活動已經成功舉辦4場,累積觀看直播人數達20餘萬人,評論達3萬多條。

   『特別』策劃提昇吸引力、感染力

  在清明節,邀請曾讓日寇聞風喪膽的革命烈士白桐本之孫白向陽,為孩子們現場講述他爺爺的戰爭年代故事;在重陽節,邀請9位『如東老能人』和9個『孝老愛親好家庭』來到活動現場,與觀眾面對面交流;在七夕,為8對新人現場舉行集體婚禮……臺上,頗具吸引力、感染力的節日活動高潮迭起;臺下,在擴大傳統節日社會影響的同時,『我們的節日』活動品牌也更加深入人心。

  不僅內容設計獨具特例,節目創作更是力求特色。在活動平臺的帶動下,近年來,全縣上下先後創作了音詩畫《民族魂、赤子情》、雙人舞《母親的照片》、情景劇《留守兒童的家》、相聲《過中秋》等一大批結合傳統節日文化元素和如東本土地方特色、民俗風情,體現鮮明個性的原創作品,在彰顯傳統節日主題的過程中傳播社會正能量。

  為了讓市民群眾享有特惠,如東縣還將『我們的節日』與『志願服務』、『送溫暖獻愛心』、『黨員在社區』等活動緊密結合。春節、元宵節組織機關黨員乾部對困難職工、低保戶進行走訪慰問,送去年貨和慰問金,清明節、端午節開展『學雷鋒、講文明、樹新風』為民服務系列活動,重陽節、中秋節組織包括走進百歲老人家庭、空巢老人家庭、留守兒童家庭、五好文明家庭、貧困單親家庭的『五走進活動』,弘揚民族優秀傳統,塑造良好社會風尚。

責任編輯:邱浩

【專題】砥礪奮進的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