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還記得去年臘月二十四,小年那一天,和兒子一起開車回安徽老家。
將近七百公裡的路程,一個人開車七小時並不覺得疲累,路遇堵車也絕對不去跟風走應急車道,滿懷道德優越感慢慢往前挪。大概只有走在歸鄉路上,纔能如此心情舒暢。
在我小時候,過年期間有持續性的眾多活動,家家戶戶都會參與;後來,除了除夕早上還年、除夕晚送席酒、大年初一早上『出天方』這三樣核心活動依然家家必到,其他都漸漸馬虎了;反倒是這些年,我們這批當年的孩子都當了爹做了娘,過年又漸漸紅火熱鬧了起來。
趁著改革發展的東風,農村人的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相比父親供我們讀書那會兒,只能面朝黃土背朝天地從土裡找錢,現在周邊打零工的機會多了很多。做小工每天能掙一百多塊,而且不再像父親當年做窯廠、挖屋基時那樣常常白乾。
無論出去打工的,還是在家附近打工的,只要肯乾,一年下來都能存下不少錢,多數人家都蓋了房子買了車子。因為荷包越來越鼓,過年活動隨之越來越豐富,文化生活越來越多姿。很多傳統活動多年未見,如今也日漸復興。
值得一說的是,因為有了75元一個月的養老金,村裡老人們,不用再為生活中急需的小錢發愁,真是善事一件。村裡的孩子也不像我們那會兒,上學有校車,學校裡有營養餐,學雜費也全免了,努力學習成績好的,還有獎學金,雖然不多,但對孩子也是很好的激勵。
村旁是太懷公路,從太湖縣通到懷寧縣,修得很寬很平。路旁的市集上,亂七八糟停的都是車子,買主的轎車和賣主的貨車塞得滿滿當當,摩托車和自行車都被擠到了角落裡。前兩年過年時,縣城總是大堵車,現在縣城反而沒那麼堵了。因為以前要去縣城纔能買到的東西,現在鎮子上就能買到了。我在想,要是常年都有這景象,何愁老家經濟搞不起來?

作者供圖
不僅是村旁的縣道越修越好,就連原來扭扭曲曲的村道,也都鋪上了水泥。村裡人的房子越修越好,新樓房圍上新院子,很像是城裡的別墅。因為有了水泥路,老鄉們也越來越注意環境衛生,垃圾桶也有了,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不僅是不肯買垃圾桶,更是沒有這樣的衛生意識。

作者供圖
『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新農村建設讓我的家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僅越來越現代化了,而且,依舊『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環境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傳統得到了很好的傳承。

作者供圖
最近,村裡的大媽大姐們,像城裡大媽一樣,迷上了廣場舞。她們期盼著,村裡要是有個小廣場就好了。我想,應該會很快吧。(舒聖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