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經蒙古、中國、俄羅斯的黑龍江
央廣網黑河10月1日消息(記者餘易帆)這兒地處祖國邊陲,與俄布市隔江相望,是連接中俄的紐帶;這兒擁有著名的五大連池、小興安嶺,自然資源豐富,風光絕美;這兒是中國北方重要邊境貿易中心,被譽為『北國明珠』、『歐亞之窗』。這兒就是邊疆小城——黑河。
在這片土地上,生活著鄂倫春、達斡爾、俄羅斯、滿族等26個民族。近些年來,在『興邊富民行動』的扶持下,黑河市深入挖掘少數民族文化內涵,開發少數民族旅游項目。其中,新生鄂倫春民俗旅游區晉昇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富拉爾基南遷廣場和俄羅斯族風情小鎮投入使用等。累計接待國內外游客548.5萬人次,旅游收入22.4億元,分別年均增長19.7%、16.2%,民俗游成為重要的富民產業。
在富拉爾基追尋達斡爾族足跡
富拉爾基廣場
『廣場上的主雕像整體為達族傳統樂器木庫蓮(口弦琴)形狀,基座是車輪,象征著達斡爾族人不論南遷北遷多遠,永遠都不忘家鄉,達斡爾語就是故鄉,原來的地方。』沙俄入侵之際,達斡爾人英勇抗爭十餘載,之後南遷南,黑龍江南岸之富拉爾基為遷徙必經之地,今達斡爾同胞仍以『老家』稱之。富拉爾基廣場正是為了紀念達斡爾族南遷360年而建。
達斡爾族南遷足跡情景再現
坤河達斡爾族滿族鄉是達斡爾族南遷過江地,也是黑龍江省重要的少數民族文化傳習基地之一。2012年來,『少數民族發展資金』在坤河鄉的投入將近3千萬元,富拉爾基南遷廣場投入650萬元。廣場建成之後帶動了達斡爾族的旅游業,『自2017年6月底竣工以來,廣場接待近萬人次,全國各地的達斡爾族人都在富拉爾基追尋祖先足跡。』富拉爾基村村民紀雙華承包了廣場附近的房屋和土地,准備做旅游接待中心和采摘園,『不然有旅客來了,轉一會兒就走了,沒有旅店餐館,客人來了也留不住啊。現在政府投入這麼多,對我們老百姓挺好!』
不僅如此,近年來富拉爾基村共投入發展建設資金972萬元。2011年投入60餘萬元,對108戶房屋進行了整村立面改造,在改造中融入達斡爾族文化,在牆體、鐵柵欄上體現曲棍球、勒勒車等達斡爾族元素,將富拉爾基村建設成為民族特色村寨。今後,坤河鄉還將繼續打造富拉爾基南遷廣場,建設配套的旅游設施,比如公共廁所、特色餐飲業和采摘園,打造達斡爾族旅游特色品牌,吸引更多的游客,成為璦琿旅游版圖上的南線節點性景點。
民族風情旅游帶領鄂倫春人開闢新道路
鄂倫春護林馬隊
『高高的興安嶺一片大森林,森林裡住著英雄的鄂倫春,一呀一匹馬呀一呀一杆槍,獐?野鹿滿山崗打也打不完。』被稱為『馬背上的民族』——鄂倫春人一代一代的靠著一杆槍、一匹馬、一只獵犬,一年四季追逐著獐?、野鹿,游獵在茫茫的林海之中,直到50年代,他們纔逐漸走出白樺林,走下興安嶺,開始半耕半獵的定居生活。如今,在『興邊富民行動』的扶持下,新生鄉鄂倫春族再次中走出一條新路來。
新生鄉立足民族資源,把文化與旅游有機結合起來,打造了『鄂倫春民俗文化』和『北方游獵第一鄉』兩張特色品牌。通過『興邊富民行動』支持,建成『瑟爾魄烏力楞』原始部落體驗區和刺爾濱河谷觀光區,建成了吊橋、棧道、觀景臺、射箭場等景點,全景展現了鄂倫春族下山定居前的游獵生活,再現了鄂倫春族原始文化。目前,全鄉共有26處旅游景點可供游客參與體驗、觀光欣賞,新生鄂倫春民俗旅游區現已成為國家AAA級旅游區。去年累計接待社會團體及游客3萬餘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00餘萬元,文化旅游已成為帶動引領全鄉群眾致富增收的重要產業。
鄂倫春族樺樹皮手工藝品
除此之外,新生鄉不斷拓寬了少數民族群眾的致富渠道。幫扶鄂倫春族群眾,組建家庭旅館,目前已有6家投入運營。村民吳麗霞正是家庭旅館的受益者,『每年都有不少游客在我們家的家庭旅館吃住,了解感受鄂倫春族文化,嘗一嘗鄂倫春族美食,給我們增加了不少格外的收入。』加大對少數民族手工藝品的扶持力度,在鄂倫春族居住區已初步形成了魚皮、樺樹皮民族手工藝品生產體系。
『村子建設的越來越美了,環境整潔了,基礎設施也加強了』
『以前村裡都是八、九十年代的房屋,2013年改造成俄式的房屋,國家補貼80%,現在的新房子住起來舒坦多了。』外四道溝村書記車明虎口中的房屋改造,正是外四道溝村特色村寨建設五大節點中的『一街』,即俄羅斯商業街。對村主街進行了人行路硬化綠化,建設保護性樹池、花池。突出民族特色,沿街居民住宅逐步探索俄羅斯商品和旅游紀念品經營模式。目前,村裡正在進行沿主街、江邊圍欄的安裝。
外四道溝村阿穆爾莊園
近年來,外四道溝村依托『少數民族發展資金』帶動投資1374萬元,充分挖掘和放大民族元素、自然風光潛力,建設特色村寨著力打造『一園、一區、一街、一林、一灘』五個節點。其中,『一園』即外四道溝村產業融合示范園,現已完成土地租賃工作。計劃建設6萬平方米日輝草莓基地。『一區』即俄羅斯族特色小區即阿穆爾莊園。建設客棧、咖啡屋、面包房、餐廳等建築7棟,693平方米,房屋內部全部完成。小區綠化3100平方米,硬化1000平方米,繪制壁畫15幅,安裝小品景觀雕塑8個,庭院燈8,景觀燈16處。『一林』即白樺林風景區。發揮外四道溝村白樺林資源優勢,建設白樺林棧道660延長米,新建亭子、觀光屋各1棟。『一灘』即開放式沙灘浴場。融匯俄式建築元素,建設可移動功能性房屋,更衣室、娛樂棚、衛生間、服務中心等共5棟。
外四道溝村白樺林風景區
『村子建設的越來越美了,環境整潔了,基礎設施也加強了。』據外四道溝村書記車明虎介紹,國家實施『興邊富民行動』以來,外四道溝俄羅斯族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2016年外四道溝村榮獲了國家級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的榮譽稱號。還引進了高標准產業示范園區,農民的勞動力得到了較好的轉移,除了家裡的基本農田以外又增加了農民的收入,生活水平、幸福指數逐年提高。可以說真正普惠到了國家的好政策、看到了家鄉的新變化。
黑河市的民族風情旅游僅僅是『興邊富民行動』的一個縮影。『十二五』以來,黑龍江省投入少數民族發展資金1.66億元,扶持126個基礎設施項目,培育『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民族特色優勢主導產業,邊境民族地區生產生活水平得到顯著改善。與此同時,黑龍江省推動民族文化靜態保護與活態傳承,成功舉辦黑龍江省首屆鄂倫春族古倫木沓節、紀念達斡爾族南遷360周年『庫木勒節』、璦琿『上元節』、四嘉子『頒金節』等民族文化活動,被列為黑龍江省慶祝鄂倫春族下山定居60周年主會場,廣大鄂倫春族、滿族、達斡爾族群眾齊聚愛輝,邊疆民族文化實現匯聚交融。
『興邊富民行動』以『政策投資、市場運作、自我積累、滾動發展』為指導原則,重點扶持了一批邊境地區特色優勢產業項目,產業項目建成投產後其收益又進一步反哺於民族事業,從而形成『投資—收益—再投資』的良性循環發展之路,實現民族地區發展從『輸血功能』到『造血功能』,為邊境民族地區的發展注入持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