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是中國人的生活正讓世界向往。
五年前的我們,根本想不到今天的生活會變成這樣:坐高鐵從北京到上海只用五個小時,是從前的1/4時間;排隊成歷史,幾乎所有要辦的事要買的東西都可以在手機上完成;出門不用帶錢包,甚至連手機可能都不用帶了,因為臉就是錢包……

2017年9月,杭州一家肯德基上線螞蟻金服的刷臉支付,開啟『靠臉吃飯』時代。
第四是中國的輸出能力。每次浪潮的引領者,從技術到商業模式,再到生活方式,都會成為那個時代各國學習的對象。眼下,中國也開始具備這樣的輸出力,這正是未來學家們提出的『中國浪潮』的直接表現。
先來看看中國周邊,不少國家已開始借鑒中國發展經驗,引入中國人的生活方式。眼下,越南、老撾、緬甸、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俄羅斯,都紛紛要引進中國鐵路技術,坐中國高鐵周游世界不再是夢;在印度,不少餐館、加油站、飛餅攤、茶葉攤掛上了二維碼;在印尼,人們不僅打車打摩的用手機,連點餐預約快遞乾洗衣服也用手機;此外還有泰國版今日頭條、馬來西亞版淘寶、新加坡版閑魚……這些都讓中國游客有種奇妙的賓至如歸感。

再看世界,中國人的移動生活正在影響世界。法國巴黎春天、英國哈羅德百貨、芬蘭航空、挪威郵輪、南非觀光巴士、甚至連北極圈都接入了支付寶,『你好謝謝支付寶』,成為老外必學的三句中國話;在美國、德國、英國、意大利、迪拜等全球上百個城市的街頭,都出現了中國共享單車的身影……
『中國浪潮』的影響力如此之大,連《經濟學人》這樣嚴謹的老牌雜志也發出感慨,『西方用戶正在經歷著一個被中國成功商業模式所塑造的移動互聯網世界。如果一家公司想要對移動商務的未來有所了解,它就不能只盯著硅谷,而應該將目光放到太平洋彼岸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