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浪費38億元食物!臺擬推動『點菜減量』。(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一年浪費38億元食物!臺擬推動『點菜減量』
中國臺灣網9月26日訊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道,臺當局『環保署』25日與來自美歐地區官員、專家就『塑料循環經濟』與『剩食循環經濟』議題進行交流。其中,剩食成為社會關注議題。『環保署長』李應元對此表示,平常大家到餐廳點餐,餐桌上『滿漢全席』一般約有10至12道菜,事實上根本不需要點那麼多,因此希望推動『點菜減量』運動。
『剩食議題』近年來備受關注。許多地區、民間組織及企業共同為『惜食』把關,紛紛成立『食物銀行』、『剩食餐廳』。法國還推出強制餐廳要提供食物打包服務。荷蘭、德國則將廚餘轉為生質能源,是亞洲國家與地區交流的重點。
根據統計,臺灣2016年全臺177家業者、共110000多間實體通路,每年因未拆封放至過期、賣相不佳遭丟棄的食品,高達3萬6千噸,金額高達38億元(新臺幣)。
李應元對此表示,臺灣除了要推動廚餘發酵的沼氣發電外,平常大家到餐廳點餐,餐桌上約有10至12道菜,事實上根本不需要點那麼多,因此希望推動『點菜減量』運動。民眾不用每次餐點都多到吃不完,若真的沒辦法完全吃完,也應該打包,不要變成廚餘。
他表示,食物變成廚餘、再變成能源中間有很多過程,食物在超市也許最佳賞味期限已經到了,但仍然還算是食品,這過程該如何界定與處理,也將和臺當局『衛福部』共同討論。另外,廚餘能源化將是臺當局『環保署』重點工作,『環保署』的多元垃圾處理方案,北中南將有三處厭氧發酵槽,已發包的臺中預計明年就能開始運作,另包括稻稈也可轉換為生質能源,讓任何的廚餘、有機物都能轉換成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