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防治荒漠化·庫布其在行動】看官井村如何讓沙柳這棵『搖錢樹』成為添綠又添金的品牌
2017-09-21 15:08:07 來源:中國青年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中國青年網鄂爾多斯9月21日電(記者謝東櫻) 『今年騰格裡沙漠綠化本來訂貨100萬株,最後只發了30萬株……』盡管已經過去幾個月了,當『防治荒漠化·庫布其在行動』網絡媒體行記者走進鄂爾多斯達拉特旗中和西鎮官井村時,村支書周玉小向記者們談起村裡沙柳種植項目時,又一次提到了他久久不能釋懷的憾事。

  官井村種植的沙柳。中國青年網記者謝東櫻攝

  達拉特旗中和西鎮官井村地處庫布其沙漠邊緣,是庫布其沙漠南緣的風口。上世紀八十年代,官井村無井、無電、無路,飽受風沙之害,村民們實在不堪其苦,在高林樹的帶動下官井村開始了植樹造林治沙行動。上世紀90年代,鄂爾多斯市和相關旗區明確『植被建設是最大的基本建設』,充分發揮國家和地方生態重點工程的主導引領作用,開發推廣各種治沙技術,沙柳以其『乾旱旱不死、牛羊啃不死、刀斧砍不死、沙土埋不死、水澇淹不死』成活率高、適應性強、抗旱耐貧瘠的特性,成為官井村首選的大面積種植的樹種。如今,全村所有的宜林地帶全部種上了樹,林地總面積達到16.8萬畝,其中沙柳12.3萬畝。

  李軍和陳軍指著地上的燈箱草說,以前村民們吃不上白面,只能吃上小米和用燈箱草籽磨成粉做成的燈箱窩窩,現在白面不僅成了最普通的面食,他們還住上了乾淨整潔的新房,家家都有了汽車,沙漠公路通車後的便利,讓李軍覺得當初從中旗買完三輪車開回家用了足足一天時間的經歷,都成為了久遠的回憶。中國青年網記者謝東櫻攝

  萬畝沙柳築成一道綠色屏障,不僅擋住了風沙南進的腳步,也讓昔日戶均收入不足千元窮得叮當響的官井村民靠著這種沙漠中最頑強的植物改變了生產生活環境,脫掉了貧困帽子。48歲的李軍現在是官井村的治沙大戶和植樹大戶,種植沙柳3003畝,每年僅出售沙柳種苗一項收入就有3萬多元,加上家裡一百來只羊及一百畝種植玉米和苜蓿草的收入,全家年收入能夠達到6到7萬元。村民陳軍告訴記者,他家4口人,有3500畝林地,60畝耕地種玉米和苜蓿,羊有一百多只,加上每畝6.25元退耕還林每年5萬元的林業補貼款,他們全家年收入有10萬元左右。像他們這樣的林業大戶,全村共有65戶,為了帶動更多的村民共同致富,他們發起組建了當時全區首個林業專業合作社——達拉特旗綠森源林業專業合作社。合作社由該村村委會牽頭負責,對外聯絡市場,拓展銷路,對內組織貨源,管控質量。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