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風險巨大
投資者面臨兩類風險
虛擬貨幣缺乏實際兌換價值
比特幣中國、火幣網、OKcoin幣行是國內三大比特幣交易平臺,三家合計佔國內比特幣交易額的約60%。自14日比特幣中國率先發聲後,國內各類虛擬貨幣價格應聲大跌,比特幣、萊特幣跌幅均超過20%,比特幣每枚價格更一度探至16000元,較9月初32500元的歷史高位下跌一半多,隨後報價略有回昇。
虛擬貨幣價格近期走跌,一方面源於市場此前積壓的眾多風險,另一方面也和監管以及各方頻頻提示風險、果斷出手有關。
今年9月4日,央行等七部委聯合下發公告,明確ICO(首次代幣發行)涉嫌從事非法金融活動,要求各類代幣發行融資活動立即停止。
ICO的橫空出世,與比特幣脫不開乾系。近年來,隨著數量不斷下降,用電腦『挖』比特幣的耗電成本增高,國內繼之冒出形形色色數百種虛擬產品:萊特幣、以太坊……今年6月,和比特幣相結合的ICO突然火了起來。ICO項目發行方聲稱ICO發行不以人民幣換購股權,而是用比特幣、萊特幣等主流虛擬貨幣,換購ICO項目,發行的一種『代幣』。
當得知ICO(首次代幣發行)被央行定為非法金融活動的那一刻,今年只有23歲的尚可,有些發蒙。尚可是被身邊一個做比特幣挖礦的朋友拉進『幣圈』的。在他看來,比特幣、ICO這些『東西』,風險高了些。
整個8月,視頻、直播成了尚可選擇代幣的途徑。他看到的視頻裡,視頻裡,一些『大咖』為ICO項目『叫好』,『他們把餅畫得很大』,尚可慢慢動了心,『那些幣圈的大佬投了我也就投了。』他指的大佬是『幣圈』裡名人薛蠻子、李笑來……
人們對薛蠻子並不陌生。據媒體報道,今年7月,他找到有『比特幣首富』之稱的李笑來了解區塊鏈和ICO,後來,曾在40多天投資了20家ICO項目。
『對ICO早該出手管了。』最近一兩個月,同樣是90後的楊芸(化名),明顯感到了異樣,周圍已經有從事互聯網的朋友想搞個ICO項目賺錢了。
雖然楊芸投資了幾年的虛擬貨幣,也玩了半年的ICO。但她心裡清楚,有些ICO項目嚴格上說就是龐氏騙局。『都是前面的人賺後面的人錢。』
對於普通投資者,投資虛擬貨幣會面臨兩類風險:一是虛擬貨幣本身的投機風險,由於缺乏實際兌換價值,且自身價值不以『貨幣錨』為基准,容易受到監管政策變化的影響,虛擬貨幣價格易發生巨幅震蕩,普通投資者盲目跟風容易遭受重大損失;二是不受監管的虛擬貨幣交易平臺帶來的風險。如果投資者購買的某虛擬貨幣在技術上並不具備虛擬貨幣特征,僅僅是掛虛擬貨幣之名的非法集資,風險就更大了。
新華社:
堅決糾正脫離實體經濟需要的
偽金融創新
今年以來,部分比特幣、區塊鏈技術『創新』偏離初衷,伴隨比特幣價格的瘋漲,比特幣及其相關產業投機氣氛濃厚,價格波動劇烈,投資者盲目跟風炒作甚至失去理性,危害實體經濟發展。
『虛火』過旺且亂象叢生,『虛擬貨幣』形成的金融和社會風險隱患不容忽視。比特幣『降溫』,凸顯監管部門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的決心,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在市場亂象整治和金融風險處置中,要做到心中有數、手中有方。在15日舉行的『2017金融街論壇』上,『一行三會』有關負責人集體為金融業發展和風險防控『開方』,旨在共同履行好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這一天職。
可喜的是,金融業資金空轉現象正在減少,支持實體經濟力度進一步增強。央行15日發布的數據顯示,8月份我國人民幣貸款增加1.09萬億元,其中,以實體經濟貸款為主的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增加4830億元。
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風險的根本舉措。金融創新要服務於實體經濟,要符合監管要求,對那些披著『創新』外衣的偽金融創新行為甚至是非法金融行為必須重拳出擊、及時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