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財經要聞  >  生活消費
搜 索
比特幣的另一面:洗錢、販毒、走私均用它來交易
2017-09-18 15:00:11 來源:華西都市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B它的本質

  從來就不是法定貨幣

  交易平臺裡暗藏『傳銷幣』

  在監管部門看來,借助虛擬交易平臺開展的『炒幣』活動純屬投機,對實體經濟鮮有益處,卻集聚了較高的金融風險。

  其實早在2013年,央行等五部委就曾發文明確,將比特幣定義為一種特定的虛擬商品,而非貨幣,各金融機構和支付機構不得開展比特幣與人民幣及外幣的兌換服務等。

  『但近兩年隨著虛擬貨幣市場愈發膨脹,「炒幣」熱潮難退,比特幣等虛擬貨幣在使用中也不斷超出「商品」范疇,向「貨幣」屬性異化。』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郭田勇說。

  業內人士介紹,國內98%的比特幣交易是通過比特幣交易平臺進行的,多數交易平臺推波助瀾,不僅從事虛擬貨幣和法幣的兌換,更參與代幣發行融資(ICO),為炒買炒賣活動提供信息和交易便利。在部分平臺的鼓吹下,大批群眾被『忽悠』入場,參與者從專業小眾快速擴散到普通大眾。目前國內交易平臺客戶資金餘額已高達數十億元人民幣,資產規模大於零的投資者超百萬人。

  而事實是,投資虛擬貨幣交易要面臨價格大幅波動風險、安全性風險等,且平臺技術風險也較高,國際上已發生多起交易平臺遭黑客入侵盜竊事件。此前,比特幣交易平臺『Bitfloor』就因價值25萬美元的比特幣被盜,直接宣布關閉。

  不僅如此,6月份,國家互聯網金融風險分析技術平臺通過巡查也發現,在幣鏈網、大比特等交易平臺上線交易的文創幣、聖幣涉嫌傳銷,其中有些『傳銷幣』的系統還部署在海外。

  今年以來,相關監管部門多次開展的現場檢查發現,北京的部分平臺未經批准擅自開展融資業務、未充分履行反洗錢義務,火幣網曾因涉嫌市場操縱而被投資者起訴至法院;BTC100存在虛增其平臺比特幣交易規模的情況。

  業內人士透露,隨著監管對於虛擬貨幣交易平臺的態度日漸明朗,地方相關部門已經緊鑼密鼓地開始清理和整頓工作,一些交易平臺正根據監管要求,在一定期限內有序停止交易業務,逐步引導用戶提幣撤出。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