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一輛共享單車被扔進成都錦江,工作人員冒著寒冬下水將其打撈上岸。張浪攝
成為傳統產業昇級新動能
《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7月,國內共享單車累計投放量約1600萬輛,全行業日訂單5000萬單左右,平均每輛共享單車的騎行頻次超過3次(達到3.125次)。截至2017年6月,中國共享單車用戶規模達到1.06億,佔全國網民的14.11%。
作為移動互聯網和租賃自行車融合的新型服務模式,被譽為互聯網時代『新四大發明』之一的共享單車也成為激發傳統產業轉型昇級的新動能。
一方面,以共享單車為代表的新業態可以增加相關制造業的用工需求,促進農業轉移勞動力靈活就業。原先從事『黑摩的』等非正規行業人員,可以發揮自身熟悉城市路況等優勢,從事車輛調度等業務,實現『陽光就業』。
另一方面,在以共享單車為代表的新業態中,大量勞務型崗位不需要特殊技能即可勝任,充分釋放個人價值,有利於推動社會包容性發展。此外,共享單車還不斷推動行業提昇移動互聯網、NB-IoT物聯網鎖、電子圍欄、衛星定位、復合材料等新型技術的研發和應用能力,對勞動者素質、技術創新能力的提昇起到積極作用。
-新聞鏈接
共享單車APP還有30多個
大數據正在成為解鎖APP流行趨勢的密碼。在日前召開的TalkingData智能數據峰會上,2017年度應用風雲榜單正式發布,共享單車APP依舊是創業紮堆的領域。
經過一年多的『野蠻生長』,在市場和政策的雙重力量下,年輕的共享單車競爭進入『下半場』。包括悟空單車、3Vbike、町町單車在內的3家共享單車已經出局。但即便如此,共享單車APP依舊火爆。TalkingData首席運營官崔曉波表示:『單車APP還有30多款,仍是最火的領域。』
崔曉波表示,移動互聯網依然站在風口之上,從APP增長數量來看,雖然有的行業增加,有的行業消亡,但每年都會出現現象級產品,共享單車的火爆還將持續一段時間。
對於下一個風口,崔曉波認為,那些能夠改變人的生活和行為模式的應用依然具備很大的影響力和熱度。『社交我們覺得會回暖,而且會變得越來越分化,訴求越來越個性化和具象化。』此外,現在的APP已經呈現出強調個性化的特征,那些能夠給用戶提供知識,讓人變得更聰明,又加入一些包括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人工智能能力的APP,將更有潛力。(記者韓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