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不服,上訪。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該單位按照信訪程序出具意見書後,公民還是不服,提起訴訟。一審法院認定該單位對於其行政職責范圍的事項作出信訪答復於法無據,判決撤銷該機關作出的《市民來信來訪件回復》,責令其重新作出處理。該單位提起上訴,二審法院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不能為了圖省事而用信訪處理代替行政處理,也不能以沒有具體履職程序為由用信訪程序代替依法履職。』舒曉琴說。
在《依法分類處理信訪訴求工作規則》中明確,信訪復查(復核)機關在信訪復查(復核)中,發現訴求應當適用信訪程序以外其他法定途徑而未適用,以信訪處理代替行政處理,以信訪處理意見代替應當適用信訪程序以外其他法定途徑作出的行政處理決定或者行政履職行為的,應當區分情況,撤銷信訪處理(復查)意見,要求原辦理機關適用其他法定途徑重新處理,或者變更原處理(復查)意見。
益處
提高對違法行為的發現率糾正率
北青報記者獲悉,分類處理信訪訴求還提高了相關部門對違法行為的發現率和糾正率,一些涉嫌違法的當事人也可能得到法律制裁。
2016年11月19日,農民工毛某等41人曾集體到武漢市信訪局上訪,反映一機電公司的某項目拖欠工資問題。武漢市人社局信訪處負責接訪,並了解到公司共欠工資59879元。
根據事後官方查證,該公司將公司證照借給了居民桂一(系化名),作為項目的實際承包人,桂一在領到機電公司的全部工程款後,卻沒有及時結清施工工人的工資。
了解情況之後,武漢市人社局信訪處將此案交給武漢市勞動保障監察支隊辦理。
按照相關規定,工程實際承包人不具備用工主體資格,以具備用工主體資格單位的名義承攬工程,承包人拖欠工資的,勞動監察部門應責令出借資質、被掛靠的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單位支付報酬。
市勞動保障監察支隊在2016年12月31日責令機電公司3日內支付工資。該公司逾期仍不支付,涉嫌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
今年2月3日,該支隊便依法將案子移送給武漢市公安局。公安局立案偵查並訊問了機電公司法定代表人後,對桂一實施了刑事拘留。僅3天後,2月6日,機電公司便一次性將拖欠的41名農民工工資全額交給了勞動監察支隊代收代發,41名農民工最終領到了報酬。
這樣的效果,不僅僅是在武漢。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環保部也對舉報企業違法排污、違法建設,要求查處的事項,導入環境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等業務程序,明確由業務司局負責調查核實、作出行政處理決定。
環保部還篩選出一些重復訪、可能出現環境危險的線索共計240件,提供給中央環保督察辦公室,並全部得到依法處理。
創新
武漢推出網絡版『第二信訪局』
出現問題之後,該找誰維權、對維權機構職責並不了解,是不少信訪群眾都遇到過的問題。為解決上述問題,武漢市在今年5月開闢了『第二信訪局』,創新成立了『網上群眾工作部』,讓老百姓足不出戶、輕點鼠標就可以表達訴求,解決信訪問題。
今年5月11日,武漢市委常委會審議並原則通過成立武漢市『網上群眾工作部』的方案。當地媒體披露,會上湖北省委副書記、市委書記陳一新還請全市黨員乾部共同思索:為什麼群眾的事辦不好?群眾的訴求得不到解決?群眾的困難得不到克服?
據了解,『網上群眾工作部』集網上民情收集、網民訴求辦理為一體,實行『虛擬機構、實體運作』,掛靠武漢市信訪局辦公。通過整合『12345』市長熱線、市陽光信訪平臺等網上服務職能,解決群眾訴求多頭重復交辦的問題。
陳一新要求,對解決問題不及時、不得力的進行問責、追責,年終要對各單位辦結率、警示次數、群眾滿意率進行統計,作為市對各地各部門績效考核的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