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靠一紙項目白皮書『圈錢』利潤堪比販毒
ICO接棒P2P成金融亂象重災區
看似『高大上』的區塊鏈峰會被叫停,部分代幣從交易所下架,被監管部門定性為非法公開融資,地方已開展清理整頓……曾經風光無限、創造一系列『造富神話』的ICO(首次代幣發行),正在成為過街老鼠。
記者調查發現,監管大棒背後,正是佔比相當高的ICO項目打著區塊鏈應用幌子,肆無忌憚瘋狂『圈錢』的亂象。『韭菜』一茬接一茬被收割,普通個人投資者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護。監管出手,將刺破不斷膨脹的市場泡沫,有效治理市場亂象,維護正常的金融秩序。
ICO頻出一夜造富神話
ICO到底有多火熱?在百度戒賭吧,一條帖子標題為『做什麼能掙到錢?我現在手裡有13萬,乾什麼一天能掙1千?』有網友回復:『來搞區塊鏈項目吧,穩穩一個月30%收益。』其實,處在癲狂中的ICO利潤遠不止30%,甚至堪比販毒。
最近,國內比特幣價格一舉刷新歷史記錄,突破每枚3萬元人民幣大關。據國內三大數字貨幣交易平臺之一的火幣網數據顯示,進入8月以來,比特幣單月漲幅高達59%,萊特幣漲幅達45.6%,以太坊漲幅達88.2%。
『比特幣價格屢創新高,與ICO監管日益趨緊有密不可分的關聯。』火幣網首席運營官朱嘉偉說。近期,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就ICO風險警告投資者:這些聲稱擁有ICO技術的公司,可能存在『拉高出貨』和『市場操縱』的兩種欺詐可能;國際比特幣交易平臺bitfinex已經暫停向美國普通消費者提供ICO交易服務;8月初,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同樣發布聲明稱,該機構監管規定,某些代幣出售等同於證券發行。
為規避風險,一些投機性資金開始從ICO項目向比特幣、萊特幣等市場較為成熟、風險相對較小的數字資產轉移。
ICO究竟為什麼能讓人如此瘋狂?其實,ICO是依托區塊鏈項目募集資金的一種方式。只不過這些項目募集的不是人民幣、美元等法定貨幣,而是比特幣或以太坊。而它發行的代幣被稱為虛擬數字貨幣,可以在數字貨幣交易平臺上進行交易和流通。
『ICO其實打的就是IPO的擦邊球。』黃金錢包首席研究員肖磊、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等業內人士指出,ICO以區塊鏈世界的IPO自居,和普通IPO銷售公司股份不同,ICO銷售代幣,形式上更類似眾籌。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創業公司向投資人講解公司計劃,通過兌換代幣來籌集資金。
隨著以以太坊為代表的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分布式計算平臺出現,ICO的門檻進一步降低。通過該平臺只需短短幾分鍾就能創建出一個新的代幣。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創業項目井噴,讓沒有趕上比特幣紅利的投資者開始把目光轉向ICO,進一步推動了ICO的瘋狂。
據報道,一家ICO創業公司在短短三個小時內就吸引了超過1.5億美元,迄今已募集了13億多美元。不久前,前高盛高頻交易員通過ICO項目,短短4天募到5.5萬個比特幣和31.6萬個以太坊,價值2億多美元,融資速度之快,金額之大轟動一時。
國內火爆程度絲毫不亞於國外,ICO一夜暴富的神話不斷刺激著投資者湧入。被戲稱之為『中國比特幣首富』的李笑來曾創立一個名為EOS的區塊鏈項目,僅用5天時間就在ICO平臺上融到1.85億美元。7月2日,這一項目在二級市場市值衝到50億美元。而在前幾年,李笑來的公開身份還是新東方的一名教師。
國內ICO項目量子鏈發行的代幣,不但融資數額巨大,漲幅更是驚人。數字貨幣交易平臺雲幣網數據顯示,5月23日量子幣上市交易當天最高價格就達到了66.66元,比起3月份眾籌的價格2元,一天漲幅達33倍,這也是任何投資項目難以比擬的。
國家互聯網金融安全技術專家委員會發布的《2017上半年國內ICO發展情況報告》指出,面向國內提供ICO服務的相關平臺共計43家。2017年以來,通過上述平臺完成的ICO項目累計融資規模折合人民幣總計26.16億元,累計參與人數達10.5萬。而國際相關報告則認為,中國可能有超過兩百萬人參與過ICO。
ICO憑借便捷、高效的優勢,已經開始挑戰傳統融資方式。據國外研究公司數據統計,上半年,全球ICO規模超過5.6億美元,遠超通過風險投資(VC)融資籌集的2.95億美元。由於ICO籌措的主要資產是比特幣、以太坊等,導致近半年多來,僅ICO給比特幣等市場創造的需求,就足以刺激其價格暴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