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如何破解『網絡醫托』:須斬斷背後『利益鏈條』
2017-09-05 09:14:45 來源:北京晨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網絡醫托如何破解

  8月29日下午,雲南人艾華帶著患腦癱的大兒子被『網絡醫托』騙到北京就醫。這背後,是一個名為北京東方起點醫療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網絡醫托公司』在暗中操作,這家公司利用連環話術,假冒慈善機構人員和醫生身份,騙取全國各地的腦癱病患者前往與其合作的指定醫院就診,每成功拉到一人前去住院,公司員工可獲得1000元提成。(9月4日《新京報》)

  ●觀察

  網絡醫托的多重罪孽

  網絡醫托是由傳統醫托發展而來,稱得上是醫托們的『互聯網+』。這樣的昇級,使網絡醫托的危害在傳統醫托的基礎上成倍增加。

  首先,傳統醫托在醫院或車站行騙,范圍尚且可控,行蹤也好追尋。但網絡醫托立足網絡,面向全國,受害面要大得多。且網絡容易隱匿身份,便於冒充專家,更讓患者防不勝防,即使患者足不出戶,網絡醫托也能找上門來,行騙的觸角能伸到任何一個角落。可見,網絡醫托的危害,要比傳統醫托大得多。

  其次,腦癱患者所處的家庭十有八九十分貧困,因為這個病極難治,需要經過多年的康復治療,導致這些家庭不僅要花光積蓄,而且可能債臺高築,既窮且病,這些家庭屬於弱勢群體中的弱勢者。但網絡醫托專騙這些患者,讓這些家屬雪上加霜。騙取普通患者的錢就不可饒恕,這些醫托騙的是貧困患者的錢,足見其罪孽之深。

  此外,慈善的作用是扶貧濟困,但網絡醫托把慈善當成了騙人的幌子,不僅假冒慈善機構人員套取患者資料,而且用慈善項目來誆騙患者。患者原本想得到社會的幫助,結果卻掉進了騙子精心設計的陷阱,最後患者既不相信醫托,也不再相信慈善,讓慈善也躺著中槍,當真正的慈善伸出援手時,這些患者反而不敢接受。利用普通手段來行騙本就十分可惡,假借慈善的名義行騙,就是惡上加惡。

  僅從上述三個方面,就可看出這些網絡醫托的多重罪孽,且他們多行騙一天,受騙的貧困患者就會增加不少。因此,對他們的打擊應該保持緊迫感,在處罰力度上,更要考慮其危害的多樣性和嚴重性,確保罰責對等,對網絡醫托產生足夠的震懾力。

  羅志華

  ●剖析

  趁早關了無良醫院

  『網絡醫托』橫行無忌,離不開幾個要素支橕:一是患者的信息。『公司每天會將大約200個電話號碼發給每個話務員,用來和患者聯系的電話號碼也由公司統一提供……』那麼,這些核心信息如何泄露出去、涉事公司又如何能輕松登錄相關醫院的後臺?這些心照不宣的問題,哪裡需要什麼答案呢。二是醫托的忽悠。據稱,一名沒有任何醫療知識的新員工從入職到成為電話那頭的『醫生』,『一上午就可以搞定』。這種專業的『網絡醫托』要求也很簡單,摒棄『善良』的天性就好,膽大心黑、善於忽悠,月入兩三萬並非難事。三是院方的苟合。相關公司設三個回訪組,分別對應國康、京軍、西南腦科這三家醫院。記者找到一本『小兒腦性癱瘓』的話務部培訓手冊,手冊上標注:北京京軍腦癱病醫學研究院諮詢部制。『東方起點公司』當然不是慈善機構,窮盡一切手段為三家醫院忽悠患者,這是徹頭徹尾的合謀還是天降餡餅的巧合?

  騙子公司與無良醫院之間究竟是怎麼勾搭上的,這個問題有待市場監管和執法部門細致起底。但有一點值得反思:2015年11月,『東方起點公司』曾因虛假宣傳被北京豐臺工商局行政處罰,罰款5萬元——僅有50個員工就敢號稱『公司現有職工3000餘人』,1個專家教授都沒有也敢杜撰『知名專家、醫學教授200餘人』……遺憾的是,5萬塊錢的罰單與員工收入上萬的斂財騙術相比,簡直連隔靴搔癢都算不上,又如何能禁絕其矢志不渝於『網絡醫托』的澎湃之心?

  涉事醫院大多是民營,民營醫院自然無原罪,但野蠻發展中僭越底線的違法問題,恐怕已經透支了太多的醫療行業的公信力。謀財害命、傷口撒鹽,『網絡醫托』和電信詐騙有何兩樣?那些倚靠『網絡醫托』做生意的醫院,真要奢談整治,趁早關了又何妨?

  鄧海建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