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降解材料成本高
替代品難以推行
針對現狀,對塑料制品最好的處理方式,一是加強回收,二是推廣可降解材料或塑料袋替代品。上述方式在推行過程中均有不小難度。
目前塑料制品的回收狀況並不理想。在接受采訪時,部分廢品回收人員向記者表示,目前塑料的回收價格下降嚴重,『一斤塑料餐盒和飲料瓶,也不過幾毛錢』,並且塑料餐盒由於污垢較多,增加了回收難度。
實際上,塑料制品的回收是一個世界難題,據國際權威機構統計,目前全球只有14%的塑料包裝得到回收,加上處理中的損耗,最終被有效回收的只有10%。
記者查閱資料發現,目前塑料制品分為可降解和不可降解兩種,其中不可降解材料主要以PP、PS為主要原料,可降解材料主要混合了生物成分。不過,可降解塑料的價格要比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價格高出許多。記者在購物批發網站上隨機檢索發現,容量同樣為850ml,一家店鋪中一箱一次性紙漿餐盒的售價為700元,每箱500個,平均每個1.4元;另一家店鋪中的pp材質餐盒,一箱售價為132元,每箱150個,平均每個0.88元。可降解塑料的售價往往要高出不可降解塑料1~2倍,而一家餐飲企業負責人稱,外賣包裝的成本約佔整個成本的2%左右。
除了回收和成本因素,消費者的不良消費行為也是重要原因。記者走訪一些大型超市發現,由於收款臺的塑料袋需要收費,部分顧客不選擇購買,但他們卻找到了『省錢』的竅門,將超市內生鮮區的免費撕裂帶放到購物車中,結賬後也能將東西拎回家。與此同時,掛在收款臺前的布袋售價往往要高於10元,幾乎沒有顧客問津。
從『限塑』到『禁塑』還有多遠?
針對『限塑令』推行多年後遇到的難題,部分地區開始了一些積極的探索,開展了與白色垃圾的持續較量。
2015年1月1日起,吉林省正式實施『禁塑令』,規定全省范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塑料餐具。這是『限塑令』實施6年後,首個全面實施『禁塑令』的省份。2015年5月,《江蘇省循環經濟促進條例(草案)》提交省人大常委會審議,其中明確,條例實施一年後起,餐飲經營者應提供可循環使用筷子和可降解塑料餐具;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不得銷售、無償或者變相無償提供不可降解的塑料購物袋。
據悉,吉林省在施行『禁塑令』後,各地區大型商業連鎖企業都對主要塑料產品都進行了替換,年銷售額超過2億元的連鎖商超產品替換率達到85%。相比於兩三角錢的普通塑料袋,環保塑料袋價格『昂貴』,在0.6元~0.8元左右。據當地媒體報道,『禁塑令』實施後,消費者從最初的不適應開始逐漸接受,不再購買塑料袋,而是自帶布袋。
有評論指出,目前市場和消費者已經漸漸對『限塑令』的調節杠杆產生麻木心理,商家願意付出餐盒的微薄代價,消費者也願意為兩三角錢的不可降解塑料袋買單,『限塑令』淪為『賣塑令』。如果國家轉變思路,對環保塑料袋生產企業給予補貼,同時全面取締不可降解塑料袋,那麼『禁塑令』或可順利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