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港澳臺
搜 索
兩岸觀光交流停滯 臺旅游業哪裡去找『救命稻草』
2017-09-01 09:35:45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柴逸扉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島內觀光面臨寒冬

  在臺北地標建築101大廈的91層觀景臺上,往日熙熙攘攘的熱鬧場面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空曠的場景。據101大廈統計,2017年前7個月的整體參觀人數為124萬人次,較2016年同期減少24%,減少40萬人次。

  101大廈的情況正是整個臺灣旅游界的縮影。不論是阿裡山、日月潭,還是野柳、墾丁,陸客的人數大幅下降,當地的游客也都少了不少。空空蕩蕩的游船、冷冷清清的餐廳、關門歇業的禮品店、掛牌轉讓的旅館……如今這些都是島內各大景點司空見慣的場景。

  『有人認為「纔5%沒什麼好大驚小怪的」,但如果長此以往就是要關門的。』臺灣海峽兩岸旅行發展協會理事長姚大光日前表示,今年上半年來臺旅客較去年同期減少5%。臺灣GDP要保2都很難,如果是GDP增速減5%那是多嚴重的事情,『難道臺灣要悲慘到這樣嗎?』

  臺灣中時電子報在報道中表示,臺灣觀光業的確對陸客依賴性太高,以致受大陸影響很大。陸客減少帶來的經濟寒冬正在蔓延中。

  以旅館業為例,臺灣旅館經理人協會理事長張明琛表示,由於入境旅客持續下跌,市場傳言有約600家飯店要賣,但他估計還不止這些。去年12月至今,全臺旅宿業已增加了近8000個房間,下半年還會增加2000間,分母增加而分子一直減少,讓全臺平均住宿率持續下降。

  而在導游方面,高雄餐旅大學校長林玥秀指出,陸客團來臺少,導游收入也減少。目前全臺約有近4萬名導游,其中約3萬人是中文導游,佔全部的76%,受影響也最大。長此以往,恐怕許多高校的觀光系招生也會受到影響。

  『新南向』還是『新難向』

  面對臺灣旅游業的困局,島內媒體及觀光業者呼吁,希望臺當局承認『九二共識』,保持與大陸的良好關系。在具體措施上,他們希望臺灣方面能出臺更多方便陸客赴臺游的舉措。

  但是,民進黨當局似乎沒有在這方面下功夫。自去年上臺以來,他們不遺餘力地推行『新南向政策』,企圖以挖掘東南亞市場來填補陸客減少帶來的損失。

  事實證明,這種努力收效甚微。

  臺灣觀光旅館公會理事長賴正鎰表示,根據統計,今年1月至7月來臺觀光總人數為595萬多人次,較去年同期減少5.15%,雖然東南亞游客增加了32萬人次,但仍難以彌補減少的約91萬人次陸客。

  此外,在消費能力方面,陸客的購買力遠超過東南亞游客。業界人士分析,2017年大陸赴臺游客繼續減少,臺灣全年觀光收入損失可能會達到743.3億元(新臺幣,下同),而東南亞旅客卻只能增加約77億元觀光收入。以住宿為例,張明琛指出,陸客來臺一般住7晚,東南亞游客平均住4.3晚,算上減少的陸客人數與增加的東南亞游客人數後,臺灣平均每天仍少了1萬個房間的住宿量,損失顯而易見。

  業界表示,他們捨不得過去投入的心血,因而一直以來誠懇呼吁蔡英文當局解決兩岸問題,但一直無法得到善意回應。臺灣旅游業的『救命稻草』,究竟要去哪裡找?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