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1億學生換教材,今後怎麼學?怎麼考?
2017-08-31 15:44:42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作者:佘穎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考點變化不大,但死記硬背行不通了

  換教材,除了怎麼學,家長和學生更關心的是未來怎麼考。尤其是初中學生,三年後面臨中考,新內容、新題型,都需要根據新教材『琢磨』。

  從目前情況看,未來的考試肯定會更『活』,把對知識點的記憶變成分析思考的素材。『歷史課裡都會學《馬關條約》,主要知識點是割地賠款,增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並允許日本在中國的通商口岸投資辦廠。』葉小兵舉例說,以前歷史教材課後題大都是名詞解釋,要求學生記憶條約簽訂的時間、地點、內容條款,但新教材給出的卻是一道思考題:『《馬關條約》裡提出的開放商埠、允許日本投資辦廠,與中國改革開放之後設立的特區、自貿區、允許外商投資有什麼不同?』

  顯然,這道題需要學生有歷史的宏觀視野,並且有自己的思考能力。對於初中生而言,算是不小的挑戰。

  不過,記者專門諮詢了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秘書長田慧生。他表示對初中學生無需太過緊張, 『教材內容形式有調整,但考點變化不大。現在的教學注重分析思考,在今後的考試中也會延續這一思路。這是教育改革一直以來的目標,死記硬背肯定是行不通了!』

  受新教材影響的不只是學生、家長和學校,因為教學內容的調整,吃培訓飯的教育培訓機構這幾天也開始忙起來。記者諮詢了以文科培訓見長的龍文教育。顧問表示,之前就連北京不同區之間使用的教材都不一樣,教育培訓機構都是按照孩子使用的教材授課。『以語文為例,我們針對一年級學生的培訓主要是拼音,現在教材調整了,老師的授課內容也會相應調整。『他還表示,龍文的老師每周三都要參加培訓,已經在調整教學內容了。

  新教材已經投入使用。但是編出教材只是第一步,還需要在使用中不斷改進和完善。據教育部介紹,教材投入使用後,將專門開闢三課教材意見反饋渠道,組織專家定期對教材進行跟蹤調研,了解一線使用情況。結合中小學教學周期,教育部還將組織專家定期對教材進行全面修訂,周期內則根據實際需要,及時修訂完善教材。也就是說,教材調整是常態,學習能力纔是關鍵。

首頁  上一頁  [1]  [2]  [3] 

責任編輯:楊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