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焦點要聞滾動**
搜 索
外賣塑料袋15天可覆蓋一個西湖 垃圾處理成難題
2017-08-28 11:13:14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②塑料回收渠道不暢

  即便進入到垃圾回收流程,外賣餐盒的回收價值也並不高。據業內人士介紹,塑料回收價格低、再資源化成本高,回收者一般不願撿滿是油污的外賣餐盒,就算撿回來也要耗時耗力清洗,因此塑料餐盒在回收市場上不受待見。無論是垃圾回收企業,還是城市的『拾荒大軍』,都對回收塑料制品『無感』。

  與此同時,目前中國還沒有形成完整的回收體系,塑料餐盒作為低附加值回收物,難以進入再生資源回收渠道。即便消費者主動將塑料垃圾分類,由於回收體系不完善,環衛車在運垃圾時,也有可能把各類垃圾混在一起拉走。

  既然難以回收,塑料餐盒就只能『混入』城市生活垃圾,進入垃圾處理系統,最終作為普通垃圾進行焚燒或填埋。不過,如果不同塑料成分一起焚燒,那就很容易產生空氣污染;而在垃圾填埋之前,一般也會對體積較大的塑料垃圾簡單焚燒,會產生大量廢氣排放。因此,放任塑料餐盒進入垃圾處理系統,絕非治本之策。

  事實上,塑料制品帶來的『白色污染』,並非中國獨有,世界各國也面臨同樣難題。如果有比較健全的垃圾分類體系,塑料餐盒等制品可以通過回收渠道得到有效的循環利用。但數據顯示,目前全球只有14%的塑料包裝得到了回收。

  而在餐盒回收處理的成本方面,也有經驗和教訓值得借鑒。例如,日本餐盒回收處理費由消費者承擔;在歐美,處理費則由生產廠家承擔。在中國,上海曾於2000年6月實施《一次性塑料飯盒管理暫行辦法》,由管理部門向生產一次性塑料飯盒的廠家每個飯盒收取3分錢,作為回收處理費。但這項制度的實施並不順利,於2014年5月被廢止。

  ③加強分類回收和處理

  專家表示,解決外賣垃圾問題,應從源頭和下游兩端入手。既要采取措施減少外賣垃圾的產生,又要加強對外賣垃圾的專業回收處理,大力提高利用和處理『存量垃圾』的效率,嚴格控制『增量垃圾』的產生與規模。

  加強分類回收、加強資源化處理,是解決外賣垃圾問題的主要對策。今年3月,國家發改委、住建部發布《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要求在全國46個城市先行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2020年底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35%以上。

  對此,專家表示,因為外賣垃圾的識別相對簡單,因此可以將其作為推進垃圾分類管理的突破口。例如,在學生和上班族相對集中的區域,有針對性地開展外賣垃圾分類回收,待初步實現分類收集後,再指定專業公司進行統一回收處理。

  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再生塑料分會秘書長盛敏表示,目前中國對於廢棄塑料等再生資源的回收還沒有相應的補貼機制。他說,有兩種方式可借鑒,一種是歐洲模式,通過政府采取強制性的政策,對可再生資源的回收處理進行補貼;另一種是日本模式,通過培養國民素質,從源頭上做好垃圾分類。

  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宋國君認為,應堅定地實施強制源頭分類政策,遵循污染者付費原則,實施生產者延伸責任制,激勵污染者減少廢棄物產出,同時用資源回收收入彌補垃圾管理社會成本。

  針對塑料等低附加值可回收物的分類回收,目前國內部分城市也制定了一些措施,如建立基金發放補貼、處罰違規對象等。有業內人士指出,在具體實施中,還需要繼續探索解決產業鏈條補貼前置、處罰對象無法確定、回收物統計監管成本高、投入資金過多等問題。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