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多家琉璃廠關閉僅昌平有一家還生產
北青報記者在網上搜索發現,除了門頭溝外,昌平、順義、房山也有琉璃制品廠,但多數已停產或倒閉,只有昌平的一家廠子還在生產。
北青報記者以買家身份撥打了近十家琉璃廠的電話,位於順義的北京市天龍琉璃制品廠、北京市曙光琉璃制品廠的電話都無法接通;位於門頭溝的北京市九龍琉璃制品廠的電話已注銷,北京市石龍琉璃制品廠的電話是空號;位於房山的北京市永懋源琉璃制品廠電話網絡忙。這或多或少說明了京城多家琉璃廠已經關閉。
最終,北青報記者只打通了兩家琉璃廠的電話。『我們這早停工了,在北京的琉璃廠基本不讓乾了。』位於門頭溝的北京明珠琉璃制品有限公司的相關負責人建議北青報記者去山東、山西找找琉璃廠。而位於昌平的一家琉璃制品廠則還在生產,『門頭溝那邊的琉璃廠都停工了,北京就我們一家還能生產。』該廠的負責人稱,廠裡現在用的是煤轉氣,『就是用煤氣發生爐來生產。』北青報記者了解到,煤氣發生爐是將煤炭轉化為可燃性氣體——煤氣的生產設備,但沒有天然氣環保。那麼,昌平的琉璃廠為何還能生產?該負責人表示,區裡還沒有部門說這事,廠子暫時還能生產。文/本報記者李夢婷
官方回應
從環保角度只能關停
建議琉璃廠從非遺角度求生存
門頭溝區環保局一位工作人員表示,區裡在嚴格整治燒煤產業,琉璃廠主要因為燒煤、沒有除塵設施而被停產。那麼,琉璃廠煤改天然氣後能否恢復生產?工作人員稱,根據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的《北京市工業污染行業生產工藝調整退出及設備淘汰目錄(2017年版)》通知,琉璃生產或屬北京市淘汰產業,下一步還得進行產業性質認定。
『我們在檢查時曾考慮過琉璃廠的非遺文化屬性,覺得關了可惜,但從環保局職責而言,我們只能對廠子采取停產措施。』這位工作人員表示,會和琉璃廠繼續進行溝通,探索解決辦法。此外,該工作人員稱,有人曾建議琉璃廠從非遺文化保護的角度找相關部門反映問題,尋求生存機會。文/本報記者李夢婷
專家觀點
政府可為琉璃發展出招
琉璃廠也可趁機轉型發展
北京民俗學會秘書長、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高巍認為,門頭溝琉璃廠因環保問題停產說明了北京市城市發展與琉璃非遺文化保護間存在暫時的矛盾。『城市在發展過程中會進行產業調整,政府也會面臨以前沒遇到的問題,但這不是對立的。』高巍說,這次停產危機對北京市琉璃業而言也是一個轉機,企業可轉型發展,吸引公眾一起推廣琉璃非遺文化。
『門頭溝的琉璃生產還是采用比較落後的工藝,燒煤確實對環境有污染,但這不是不能解決的問題。』高巍說,琉璃廠一方面可將煤改天然氣,一方面可以引入相關設備過濾煤煙,達到排放標准。此外,琉璃廠還可引入現代工藝,提昇傳統技藝的可操作性、延續性。
面對琉璃人纔恐斷層的問題,高巍建議,門頭溝琉璃廠除了為故宮等傳統建築提供琉璃外,還應具備新時代思維能力,探索生產一些小擺件,多進行產品的更新換代,『這樣能將琉璃文化更好地向公眾推廣,感興趣的人多了,學習的人也會更多。』
同時,高巍希望,政府能權衡好城市發展定位、環境保護與非遺文化保護間的關系,通過出臺政策、向公眾推廣等多個方式讓琉璃文化煥發新的發展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