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虐待傷亡事件頻發,對特殊教育機構須精准監管
2017-08-21 10:12:25 來源:檢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完善法律法規實現『無縫監管』

  『我國法律目前關於這方面的關注不夠,在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方面基本上是缺失的,這就使得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對未成年人所確立的權利和保障理念,難以貫徹執行。』劉炫麟指出。

  我國首部保障精神障礙患者權益的法律精神衛生法已於2013年5月開始施行。在社區康復方面,精神衛生法規定,社區康復機構應為需要康復的精神障礙患者提供場所和條件,對患者進行康復訓練。2016年,國務院印發《『十三五』加快殘疾人小康進程規劃綱要》,也要求建立殘疾人康復制度和相應康復機構。

  但精神衛生法並未明確專門針對未成年人精神障礙康復權益的保障措施。而且,以各地社區的發展現狀來看,對精神疾病的社區服務、社會康復等缺少設備、場地和經費支持,缺少精神科專業人員,針對青少年兒童的專業人員更為匱乏,所以社區目前還沒有相應條件承擔康復訓練這一職能。對此,劉炫麟認為,應完善法律對患有精神、心理疾病的未成年人特殊權益加強保護,針對精神衛生法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困難進一步出臺細則,使法律規定落到實處。

  不少康復機構因不專業治療或虐待未成年人致其傷亡,發生事故後也被判賠償、處罰甚至被取締、停辦,但在休整一段時間後又卷土重來、重操舊業。『這種專門康復機構可以由國家相關部門或者行業協會統一管理,實行信息有效查詢和實時披露,不讓違法機構鑽空子。』劉炫麟建議,應由相關部門聯合出臺法律規范性文件進行集中規定,進一步明確不同監管主體的監管職責和不同監管主體的監管銜接,實現『無縫監管』。鄭雪倩則認為,還應建立企業誠信體系,發生事故、被吊銷經營執照的公司將不能再次執業。

  『現階段,所涉管理部門之間還缺乏溝通,沒有形成管理合力。應在國家層面建立青少年兒童精神心理健康工作協調機制,建立更加科學的青少年兒童精神康復機構評估體系,評估可以由行業協會來承擔。』劉炫麟建議,除完善法律法規、加大監管力度外,還要加強行業協會建設,通過行業自律和公眾監督,實現整個領域的健康發展。張燦燦白鷗

  相關案例

  ●2009年,山東省臨沂市網絡成癮戒治中心被曝光使用『電擊療法』對青少年進行所謂『戒除網癮治療』。

  ●2011年9月,17歲男孩因性格內向被送往湖南長沙三味教育諮詢學校軍訓,被教官毆打致骨折。

  ●2014年4月,14歲男孩被送至雲南省沾益縣煥然成長訓練中心戒除網癮,接受體罰數小時致8根手指壞死。

  ●2014年9月,河南兩名少女被送往河南鄭州搏強新觀念生活培訓學校接受行為矯治,因被強制加訓導致一死一傷。

  ●2015年3月,在從事『問題青少年』網癮戒斷、不良行為習慣矯正的特訓學校重慶歐瑞特訓機構,15歲男孩因與教官發生衝突被毆打致死。

  ●2016年5月,3歲自閉癥男孩在廣州『天道正氣』自閉癥兒童康復基地接受高強度徒步拉練後死亡。

  ●2016年9月,『戒除網癮學校』山東科技防衛專修學院被曝光『黑暗體罰』,16歲女孩從該校離開後將母親捆綁絕食致死。

  ●2016年12月,15歲自閉癥少年在廣東深圳走失,被輾轉送往廣東省新豐縣練溪托養中心,45天後死亡。

  ●2017年8月,安徽阜陽一名男孩被送往合肥正能青少年特訓學校戒除網癮一天後死亡,遺體上有多處傷痕。

  ●2017年8月,北京森熙教育的自閉癥康復機構被曝光涉嫌虐待有自閉癥傾向的兒童。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