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質量和滿意度『北上廣』並不高
『就業率』一度成為高校的緊箍咒。據教育部估計,2017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預計795萬人。逐年增加的畢業生人數,與北京、上海等地落戶政策收緊的矛盾日趨白熱化。
為了緩解矛盾,教育部門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
去年年底召開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網絡視頻會議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就提出,引導高校畢業生到城鄉社區從事教育文化、衛生健康、醫療養老等工作;組織實施好『西部計劃』等中央基層就業項目;圍繞『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京津冀協同發展』等重大發展戰略,向國家重點行業、重點地區、重大工程、重大項目輸送畢業生。
總之,是『廣闊天地大有作為』。隨著畢業生就業觀念的日趨理性,科學與多元化的就業心態也隨之出現。
與此同時,高校也更多地從關注就業數量到關注就業質量與滿意度。從質量和滿意度的角度看,找工作堪比找對象,要『纔貌雙全』。即要收獲頗豐,又要趣味相投。其中的『收獲』不僅僅指薪酬,還應該包括生活環境、上昇空間、事業土壤等。
二線城市在這些方面並無明顯劣勢,甚至優勢更足,比如事業土壤,對於在二線城市畢業的人來說,人脈、環境等因素已經成型。
『北上廣』最吸引人的是相對公平。在知乎上,一個《壓力這麼大,你為什麼留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問題獲得了近140萬的瀏覽量和474個回答。『房價』成了熱議的話題並不意外,然而,另一個出現頻次最多的詞是『公平』。
可以預見的是,二線城市對人纔的渴求,以及開放性的增加,包容性也會日漸增強。
那些各大部委的小李、小張們可能無法出現在北京之外的城市,但是寫字樓裡的Vivian和George卻有無限可能,在二線城市的熱切召喚和一線城市的屢設壁壘之間,畢業生將用腳來投票。
本報記者張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