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過後,幾場大雨讓高溫『暫退』,在江蘇省鎮江市潤州區蔣喬東山希望葡萄家庭農場,果農李軍正采摘葡萄,准備裝箱,銷售的『火熱』,讓他笑容滿面。
為什麼賣得這麼好?因為葡萄品質提昇了,而這一切都得歸功於農業部門的農技推廣。
近年來,鎮江市農委一直堅持『1+1+N』的農技推廣模式。『就是「1個首席專家(團隊)+1個本地農技推廣服務小組+若乾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這種模式是以高校專家團隊負責研發,專業的技術推廣人員進行一對一的指導,打通了新技術、新品種進入農戶手中的最後一公裡。
科技,正在為農業騰飛插上『翅膀』……
『科技+』,加出農戶新思路
當前,地產葡萄銷售正旺,在該項農技推廣中,鎮江市組建了『葡萄標准化栽培技術』和『葡萄新品種引進及設施栽培技術』體系團隊,由國家葡萄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陶建敏、農科院研究員芮東明領銜,鎮江市園藝技術指導站等本地推廣團隊『貼近指導』,鎮江萬山紅遍農業園、鎮江市南山農業科技示范園等單位進行新技術和品種的示范。
項目團隊在葡萄不同管理期,共舉辦技術培訓12期,培訓979人次。引進陽光玫瑰、醉金香、紅巴拉多3個優良葡萄新品種,推廣葡萄避雨栽培技術、平網棚架雙龍乾型整形修剪技術、『一字型』和『H型』整形修剪技術、巨峰葡萄標准化栽培技術及控產優質栽培技術等先進技術,輻射面積10600畝。
『在市農委的「1+1+N」推廣項目中,我學到了不少,比如避雨大棚栽培,「一字型」修剪技術,這些都讓我省工又省力。而且,還帶我們去南農大的基地參觀,看到了不少好技術、好品種。』丹陽司徒鎮果之鮮家庭農場的負責人徐國慶說,原來自己都是在小范圍裡進行經驗交流,通過這樣的推廣培訓,交流圈一下子就擴大了,特別是科學的種植理念,受益匪淺。『以前只知道擴大產量,最多時畝產能有2000-2500公斤,卻沒有考慮葡萄的賣相和口感。在培訓中心,我學到了科學控產理念,現在的畝產都控制在1500公斤以內,價格也水漲船高,從2014年的8塊錢1公斤,到今年的16塊錢1公斤,翻了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