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治國理政新實踐 江蘇篇】生態優先,江蘇泰州高港發展不再『靠江吃江』
2017-08-10 08:37:21 來源:新華報業網  作者:劉宏奇 趙曉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高港區有20公裡的長江岸線,其中絕大多數是-12.5米的深水岸線,可建造5萬?10萬噸級的深水碼頭,且航道近岸終年不淤,是長江黃金水道的『白金岸線』。按照傳統觀念,靠江吃江,岸線就是『搖錢樹』,應當加快開發。可在新的發展理念指導下,高港區委明確提出,要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長江岸線,讓綠色成為高港發展的鮮明底色。『不搞大開發,促進大保護』,成為高港發展主旋律。

  今年5月初,高港區制定下達了《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實施方案(2017-2020)》,其中特別強調:為打造長江大橋生態濕地風光帶特地『留白』2.2公裡岸線,保持灘涂、蘆葦蕩等原生態風貌。為了修復長江岸線,高港又清理4.2公裡岸線,重點規劃建設約680公頃以恢復原生態濕地、水源保護區為特色的泰州大橋生態濕地保護帶。集濕地保護、濕地旅游與濕地科普教育於一體的春江花月夜、海軍文化公園在江邊依次落成開放。

  『留白是為了更好發展。』區長孫宏建介紹,高港區把生態文明建設情況作為領導班子和領導乾部考核評價的重要指標之一。區裡實行差異化的考核體系,根據主體功能區劃,對部分處於禁止開發區和生態紅線一級保護區的鄉鎮,取消GDP考核。為了給子孫後代留下一段乾淨的長江岸堤,近年來高港先後拆除梅蘭化工項目和太平洋鋼管項目,收回了740米岸線和約645畝土地,關停了核心港區的20多家砂石場、7家小船廠、8個養殖場和漁船停靠點。在深入開展『263』專項行動中,高港對傳統化工企業只做『減法』『除法』,加速高永化工集中區向新醫藥、新材料園區轉型,還實行『河長制』『斷面長制』,深入推進黑臭水體和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加強污水接管收集和集中處理,努力恢復江河水體的生機活力。

  在『十三五』規劃中,高港提出打造江海聯運的『港口名城』,實現港產城的融合發展。為此,高港堅持『岸線開發一盤棋,港口建設一體化』戰略,加快港口現代化、國際化步伐。在古馬乾河以北區域,通過整合梅蘭化工和太平洋鋼管岸線資源,投入20億元,分三期推進集裝箱公用碼頭建設。目前,在一期5萬噸級集裝箱碼頭投入運營基礎上,加快集裝箱碼頭二期、三期工程和泰州綜合保稅區B區建設,不斷完善港口的承載功能,確保『十三五』期末港口集裝箱吞吐能力達到120萬標箱。利用河流通江口門建設的古馬乾河、北夾江內河港池工程竣工後,將新生一批千噸級散貨碼頭泊位,5000噸以下內河船舶可直達長江上下游各大港口。

  在生態優先的轉型發展中,高港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分別達28.5%和51.7%,新醫藥、糧油食品加工、裝備制造、新材料四大主導產業優勢不斷放大。總投資50億元的揚子江藥業集團龍鳳堂生態園,將生態環保理念貫穿於中藥材種植、中成藥生產全過程,打造全球最大的中醫藥健康產業示范基地;總投資30.7億元的匯福糧油集團江蘇生產基地采用世界最先進的食用油生產工藝,比傳統糧油加工企業節能降耗50%,實現廢水、廢氣零排放;今年投產的豐益科技高端VE項目,引進國外最先進的超臨界工藝技術,將成為亞洲唯一的全產業鏈循環利用工廠。尤其令人欣喜的是,2015年以來,高港區新開工200多個億元以上項目,沒有佔用1米長江岸線。

  新華日報通訊員高宇彤邵釜明楊鼎

責任編輯:楊雪

【專題】習近平治國理政進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