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劉偉田介紹,他家的搬遷補償總額為29萬元,因為選擇了新村一套15萬元的房,因此村裡在扣除建房款後,給了他剩餘14萬元補償款。後來,他又將15萬元規格的房子換成7萬元規格的房子,剩餘的8萬元至今未退還給他。
據村民反映,村裡根據危房評估和村民是否需要新村房屋的意向等綜合考慮,列出部分資金用於補差價或一次性補償,但是多名村民表示,至今差價款和補償款仍未完全結清。
村民劉武龍說:『我不要他們蓋(的房),這(舊村)下面是空的,那(新村)上面照樣是空的。』
他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當年他家危房補償款評估為21萬元左右,他選了一套15萬元規格的新村房屋,因此村委會將補償款中的15萬元扣下,作為建房款使用,給了他剩餘款項。
可建房計劃幾年中遲遲沒有動靜,2013年,村委會又提出,申請過新村房子的人,如不願再要房子,可以自願退房,抵扣的建房款可以退還。劉武龍提出了退房。
『村裡答應退錢,可我要了很多回,退了幾萬元。』劉武龍說,至今剩餘的房款仍沒有著落。
村裡類似情況不止一家。馬京華表示,煤礦給的補償資金已經到位,但是因工程造價上漲,補償款後期未能全部支付給村民。另外,2013年新村建設規劃也發生改變,原定的建房規模有所變化,要房的村民數量也有變化。
負責當時新村建設工程的村委會主任楊明山解釋,2013年前後,政府注入每人5000元的異地搬遷補償款,合計200餘萬元,按照當時工程規劃,新村房型分7萬、10萬、15萬元三種,考慮到部分房型沒有設計院牆,不便於村民在院裡修建廁所,故又召開村民代表大會,提出將這些資金用於修建院牆、門、廁所,並獲同意。此外,還有部分資金作為補償發給了村民,有些村民的補償則未發放到位。
村委會並未向記者提供關於新村住房的分配方案。
在長達數年的搬遷等待中,村莊的問題不斷顯露出來。
危房的開裂、滲水、塌陷等問題越來越嚴重。村民劉徐海家的老窯洞,地上呈線條狀排列著一個個拇指般粗細的黑色孔洞,從進門處一直延伸至幾米外窯洞的後牆。
『這下面其實已經是一條大裂縫,還沒有全暴露出來。』劉徐海說。
他家的窯頂變形嚴重,成塊的土坯剝離開來,懸掛在半空。牆壁上寬一些的裂縫可以插入手指。下雨的時候漏水。
但劉徐海不怕下雨受潮,怕的是哪天窯洞塌下來。他花了近兩萬元在窯洞門口搭起一個彩鋼板房,『彩鋼板冬天冷,夏天熱得不能住,只有下雨纔來住。』
劉徐海並沒有要新村的房子,而是領了危房賠償款。等到住不下去,他打算到河津買房。
村民劉四嘎現在就進退兩難了。他在新村選了一套房子,一直在等待分房。『咱孩子多,沒辦法,結婚要用房,急呀!』
問題是,新村雖然空著,可分配方案並未明確,有些房子已被村民安上了大門,『現在都亂了,這房就分不下去。』而且,有些房子已經裂得不能住人。
『我們這兒是個靠天吃飯的地方。』他嘆息。
當地屬黃土丘陵地貌,地表切割劇烈,溝壑縱橫。奔騰的黃河在不遠處流過。大河側畔的這個村莊以前溝裡就有水源,現在溝乾井枯,因采礦導致地下水位下降,全村人都靠從外面買水,四五立方米水要花100多元。
村莊腳下的煤礦已經停工多年,當初是村民們攔住不讓再挖。停工前,他們在家裡會聽到『下面』放炮的聲音。這幾年聽不到了。對這個懸空村來說,許多問題還懸而未決。(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胡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