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新村籌建至今,已有9個年頭。近500名村民並沒有像當初預計的那樣,分房到戶。
『新房要分分不了,要住不能住。』村民劉建龍說。他在自家窯洞的內頂架起了粗壯的房梁,來抵抗塌陷。
村委會向記者提供了一份由山西省煤炭地質水文勘察研究院出具的報告復印件。這份《山西省河津市杜家灣村大小丁家灣村民小組新農村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報告》顯示,評估區位於河津市原天龍煤礦礦區內,2000年該礦發生瓦斯爆炸,隨後停產。停產年代久遠,地下采空情況無人知曉,按照建設單位提供的天龍煤礦井上下對照圖,該區域分布著許多巷道,總體來看,此處人類工程活動對地質環境影響較為強烈。
報告還提到,評估工作人員曾接到居民反映,2005年前評估區內有地面裂縫分布,據此推測有地下采空區分布。此次評估將新村建設用地定為『地質災害危險性中等區』,用土地適宜性被確定為『基本適宜』。『現狀條件下評估區地表不再下沈,只要查明采空區,並對采空區采取注漿治理,還是可以進行項目的建設。』
有村民質疑,明明是要躲開采空區,新村咋又建在采空區?
村支書馬京華表示,當時搬遷充分征求了村民代表的意見,大家普遍還是願意搬遷至村莊附近,山區人的思想是不願離家,生活上習慣,種地也方便。
村委會提供了當年關於新村建設的情況說明,以及村裡的搬遷調查表。表格顯示,當年大丁家灣有68戶人,66戶表示同意搬遷,其餘2戶不同意,小丁家灣26戶人中25戶同意,1戶未簽字。2009年8月5日召開杜家灣黨支部、村委及大、小丁家灣組長、黨員、村民代表會議,研究通過了搬遷方案。
『當年蓋房,我們是簽過字的。』村民劉偉田表示,因為搬遷心切,當年征求意見時自己簽了字,『不認可也沒辦法,還不如把房子蓋在上面,總還有幾間破房在那。』
當時的『情況說明』顯示,由於新址處於采空區,經城建部門專業人員多次測量設計,將采用『滿堂紅』的地基處理方式,確保新村安全。
村委會拿出的一份《建設鑽孔說明》又給出另一種結論:兩個孔鑽探明,孔位地下煤層埋得很深,一處是地下283米,一處是地下287米,均屬實煤田,不是采空區,『基本適合』建設新村。
對於這份說明,村支書馬京華表示,『想不起來』是哪裡出具的了。
此外,沒有明確資料顯示對地下采空區進行過注漿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