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生命至上——九寨溝地震24小時6萬餘人成功大轉移的背後
2017-08-11 06:49:46 來源:新華社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8月10日,在漳紮鎮的災民安置點,民宿及酒店工作人員和部分居民在道路旁等待乘車離開。新華社記者李鑫攝

  科學指揮、協同作戰——構築『陸空立體』的安全疏散網絡

  面對突發地震災害,需要全力投入搶險救援,也需要科學高效的指揮調度。重災之後,24小時內完成6萬餘人疏散轉移,是一場科學救災、協同作戰的重大考驗。

  轉移,貴在迅速有效行動。

  地震發生後,四川公路、鐵路、民航部門密切配合,緊急應對,從陸路到航空、從車站到機場,迅速架設起轉移人員的立體安全通道。

  震後28分鍾,第一架民航飛機從九黃機場起飛,當第一架從成都飛赴九寨黃龍機場的飛機滿載乘客返回成都時,朝陽剛剛昇起;震後67分鍾,成都繞城、都汶、綿廣等十餘條高速公路開啟救援通道;震後110分鍾,第一支救援力量在平武集結向災區挺進……

  轉移,貴在科學有序疏導。

  『為了保障道路通暢,一定要管好往裡進的車。』地震發生後,九寨溝縣應急辦主任吳劍領到了省公安廳的明確指示,要在有限的通道上從遠端、中端、近端分別進行交通管控。

  『除了只出不進,我們還根據災情實際,以「輕重緩急」為原則,安排進入災區的車輛。』四川省政法委書記、抗震救災副指揮長鄧勇向新華社記者介紹說,交通管制期間交警部門只對災區最急需的救災物資運送車輛放行,其他的車輛一律要為疏散游客讓道。

  九寨溝縣旅游發展局副局長蔡宏面對的情況更復雜:在喜來登國際大酒店,地震當晚一些游客很驚慌,許多自駕游的游客准備自行開車離開災區。

  『當時正是凌晨,又剛剛發生地震,外地游客本來就對道路不熟悉,貿然開車離開風險更大。』蔡宏趕緊組織工作人員和交警耐心勸阻,直至交警部門通知道路安全有相應保障後,纔安排自駕車的游客有序撤離。

  轉移,貴在保障細致到位。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焦志明

【專題】四川阿壩州九寨溝縣發生7.0級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