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達州8月2日訊『這個產業硬是好!去年,我把5畝土地都轉包給了合作社,還在基地裡務工,一年下來收入少說也有2萬塊錢,比種莊稼強多了!』7月18日,在大竹縣川主鄉砂仁種植基地,正在施肥除草的白牛村2組村民黃家蓉說起眼前這些『搖錢樹』,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
據該鄉黨委書記張衛華介紹,2016年1月,川主鄉引進業主投資600多萬元,流轉土地1800畝建起砂仁基地。短短一年半時間,貧困戶通過加入合作社並在此務工,人均年收入可達1.5萬元。
砂仁產業的迅速發展壯大,只是大竹縣狠抓富民產業培育、激活農村經濟動能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該縣牢牢抓住『特色』兩字,大力探索適宜本地發展的優勢產業,創新利益分配機制,形成了多方共贏的特色產業發展格局。
打響『特色牌』:『生態+高效』成亮點
『去前年,我們在歐家、烏木等地流轉近3000畝土地用來發展「稻蝦共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今年,又在石河鎮一次性流轉土地300畝,投資350萬元,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在大竹縣石河鎮前鋒村『稻蝦共養示范基地』,四川省百島湖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程相侃侃而談。
石河鎮前鋒村是省定貧困村,村民們種植水稻、玉米等傳統作物,收入微薄,一遇『天災人禍』,貧困發生率陡增。為了擺脫貧困面貌,『稻蝦共養』等特色農業項目的引入被村民們寄予了厚望。
『稻蝦共養』,就是在稻田四周開挖環型水溝,溝中養殖,田中種稻,實現稻魚蝦共生,讓水稻更加通風透氣,減少病蟲害。因為小龍蝦對農藥化肥極為敏感,促使村民改變過去種水稻施用農藥化肥現象。田中的稻谷產量較原來將減少一點,但加工成的大米,價格比普通大米可提昇3至4倍,總體收益實際增加不少。在程相看來,發展特色產業尤其是生態農業,最重要的是轉變村民的傳統觀念。
在黃灘鄉平橋村,另外一種『生態+高效』的特色產業也正蒸蒸日上。『油牡丹不僅是觀賞花卉,還具藥用、食用價值。其根可加工成中藥材丹皮,其花瓣可作食材原料,其花籽可榨牡丹籽油,可謂全身是寶。』金石農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戴光友聲情並茂地向筆者介紹起油牡丹的種種好處。
『油牡丹定植後可以收益40年不換茬,能節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每年4、5月份鋤草、殺蟲一次,8、9月份再鋤草、施肥一次,此外不需要額外的人工管護。』在戴友光看來,高效是這個產業的『制勝秘訣』。『每畝可產籽300至400公斤,按當前最低市場價每公斤20元計算,盛產期每畝至少可實現收入6000元,再加上5年以上牡丹根的收入,保守計算每畝收入能超萬元。』
- 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山西方案』2023/03/10
- 今天是20220222正月二十二星期二 具體怎麼回事?202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