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微信成癮者『社交齋戒』:剛開始像戒煙 很難受
2017-08-02 09:52:22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齋戒』時心裡癢癢的

  從一個微信重度依賴者突然轉變為社交『齋戒』者,李秋澄『很不適應』,他有一種『與世隔絕的感覺』。為了提醒自己,他在手機屏保上設置『不能刷微信』五個字。有時候,他會『忍不住拿起手機』,然後『習慣性地解鎖』,看到屏幕上的警示語後又悵然若失地休眠手機。

  15天的『齋戒』生活中,李秋澄對自己說過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要克制!要克制!要說到做到,不能失信於人,也不能失信於己。』

  廣州日報:在『齋戒』的整個過程中,你心理狀態如何?是如何堅持過來的?中途有想過放棄嗎?

  李秋澄:剛開始不適應,畢竟我已經養成了頻繁刷微信、秒回信息的習慣。但是我不想放棄。我很想知道自己不用微信是怎樣的表現,算是對自己做一個研究,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有了這個信念,我堅持下來就很容易,所以後面階段對我來說很輕松。

  廣州日報:實驗過程中最煎熬時的感受如何?

  李秋澄:『齋戒』以前,我可以通過微信打發我的碎片時間,沒有了微信,而且又沒有比微信、微博更好的殺死碎片時間的軟件來替代它們,我的心裡就癢癢的,忍不住要點開微信,那種感覺很難受。如果當天我處在開心愉悅的狀態,不用微信,問題不大。但是如果這天我做事不順暢,我又不能用微信的話,我會變得更為焦慮和煩躁。

  廣州日報:怎樣保證自己使用微信時間在半個小時之內呢?

  李秋澄:在最開始的幾天,我會定時通過手機軟件查看使用微信的時長,以提醒自己還剩多少時間。後來我摸索出了一種節約微信使用時間的方法,每天在固定的半個小時使用微信,集中回復信息,到了時間就關閉微信,這樣我不用頻繁地查看使用微信時長,也不用擔心自己超時。

  廣州日報:你只有1天超過了規定,為什麼這天沒有達到要求?

  李秋澄:因為那天我線下認識了很多新朋友,加了他們微信。人都有一種窺視欲,我就忍不住會去看了看他們的相冊,了解他們的日常生活狀態,所以使用微信時間就超了十多分鍾。

  『齋戒』一完就狂玩微信

  李秋澄坦言,實驗剛結束的那幾天,他反彈性地瘋狂使用微信,比以前任何時候都要沈迷。那份『報復勁』兒消退後,纔逐漸恢復到正常狀態。

  雖然現在仍是『天天刷微信微博』,但李秋澄對自身以及人與社交網絡的關系有了新的認識。他原本以為自己是微信成癮,可以利用刷微信的零碎時間投入到學習工作中。實驗中,他發現雖然減少使用微信、微博,但手機使用的總時長並沒有發生很大變化,他花費更長的時間在其他輕松愉悅的手機應用上,比如直播、視頻、小說等。

  廣州日報:參加『齋戒』活動你最大的收獲是什麼?

  李秋澄:最大的收獲就是滿足了自己報名參加時的好奇心,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了解人性。在實驗過程中,我也對零碎時間與社交軟件的因果關系、如何區分親密社交與外圍社交等問題進行思考。這有利於我更加了解產品與人的關系,對我的職業發展是有幫助的。

  廣州日報:你曾說過,在所有打發零碎時間的應用中,社交應用給你帶來了最大的愉悅感、滿足感與安全感,但是你又提到社交應用讓你變得焦慮,你覺得兩者矛盾嗎?

  李秋澄:不矛盾。兩者是社交應用利與弊的關系。在零碎的時間裡,我們可以利用社交應用做很多事情,閱讀諮詢、獲取信息、與朋友聊天,這能帶給我愉悅感、滿足感和安全感。而焦慮感主要是來自自己不喜歡、不想看到或不想回復的信息。喜歡的女孩發了信息,我回復當然很開心。但是老板在微信裡派了自己不喜歡的活,我可以裝作沒有看到,半小時不回復,但我不可能一天或幾天都無視信息,回復老板就變成了一種負擔。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