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焦點要聞滾動**
搜 索
一個系300人每年實習纔20人 大學生實習有多難?
2017-08-01 16:22:55 來源:新華社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實習難』難在哪兒?

  東北大學學生指導服務中心教師田冠仁說:『很多企業有暑期實習需求,但是這種需求沒有很好地傳遞到學生身上,一些學校對接企業需求和學生需求渠道不暢,學生和企業信息不對稱。』

  從2014年開始,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大學原黨委書記劉建平,連續3年在全國兩會上呼吁關注大學生『實習難』。在他看來,造成『實習難』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國家層面上缺乏可操作的法律法規來約束或鼓勵企業支持大學生實習活動,缺乏激勵企業接收學生實習的保障措施。

  采訪中,一家崗位專業性比較強的企業人事專員明確表示,公司不願意招實習生,『學生掌握技術要領至少得花上一兩個月,可大多一學會就得走人了,企業得不償失。』

  『實習難』怎麼破?

  回憶起短短一周的實習及維權經歷,沈陽城市建設學院大二學生張磊(化名)覺得自己『上了重要一課』,對原本很少考慮的實習有了更多認識和思考。

  張磊說,『希望學校安排實習首先能專業對口。在實習前、中、後應做好解讀,明確實習重要性和目的,安排教師在實習過程中指導教學,實現學生實習理論聯系實際、增強動手能力的目的。』

  專家建議,破解大學生『實習難』,需要政府、社會、企業、高校和學生多方參與、持續發力。

  劉建平開出『處方』:盡快制定國家層面的大學生實習法或條例,加大政府調控和扶持力度,在國家教育財政支出中設立『大學生實習補貼專項』資金,推動設立大學生實習保險險種等,分擔企業成本,解除企業後顧之懮。

  劉建平強調,要建立多方協同合作的長效機制,強化大學生實習的公共服務。比如設立由社會保障、工商、法律、教育等行政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共同組建的大學生實習服務機構,免費向大學生提供實習政策諮詢、供求信息等服務,為大學生實習搭建公共平臺。

  遠播教育研究院執行院長錢靜峰曾任上海交通大學就業指導中心主任,他認為,很多學生對實習預期不夠了解,學校應加強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

  同濟大學教授蔡建國指出,大學生實習目的應側重在接觸社會、提昇能力,學校實習要實事求是,認真研究確認實習實踐崗位,確保這些崗位和學生所學專業的對口度與符合度,不能為了上級主管部門的要求而實習,搞形式主義。也可結合學生個人需求及特點,鼓勵學生利用假期參加社會實踐或社會公益活動,使實習實踐活動成為學生快樂學習、健康成長的教育旅程。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