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大國工匠』劉勁松:點亮戰斗機雙眼的『極致控』
2017-04-29 17:50:02 來源:中國青年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中國青年網蕪湖4月29日電(記者楊月)『先進的技術買不來!建設強大國防只能靠自己,靠我們科技人員的自主創新!』這是安徽華東光電技術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劉勁松掛在口頭的話。

  劉勁松。本人供圖

  回想二十多歲剛入所時,劉勁松遇到不明白的問題,鑽進實驗室加班也要搞明白,深夜12點還在測試,『突然有人拍我後背,我嚇了一身冷汗』,回頭一看,原來是所長,兩個人相視而笑。

  這個當年自顧自研究到午夜的青年,如今帶領了團隊,成了骨乾,更點亮了天宮一號和無數戰斗機的雙眼,打破國外禁運和技術封鎖,為國家節約外匯數億美元……

  『涉及國家的事情來不得半點馬虎』

  『航天員翟志剛出艙成功!這是中國人第一次太空漫步!』2008年9月28日,『神舟七號』宇航員翟志剛圓滿完成出艙任務,當時飛天艙外服頭盔上的照明和報警系統就是由劉勁松作為項目總指揮,帶領團隊自主設計研發的特種光源。

  回憶起當時的畫面,一貫沈穩的劉勁松也有點小激動了。『當時我們全所的人都集中在大屏幕前,一直很擔心,直到他們安全返回,纔把一顆懸著的心放了下來。因為之前無論如何模擬,都無法達到真正宇宙環境中的效果,還是捏了一把汗。』他說。

  劉勁松為航天員王亞平介紹最新科研成果。本人供圖

  之所以這麼擔心,是因為宇航員使用的艙外服照明和報警裝置屬於特種光源,翟志剛宇航服上配備的產品是國內第一個此類產品,完全沒有可以借鑒的先例。而且它可不僅僅是照明那麼簡單,還擔負著生命報警系統提醒功能,一旦照明燈出了故障,宇航員很可能已經缺氧或受到其他更大身體傷害了,還渾然不覺。談到這個自己主持研制的成果,劉勁松告訴記者,『照明系統必須保證極低的功耗和太空環境下極高的可靠性,且體積極小,光學性能、抗振性能、壽命等各項指標都必須是國際領先水平。』

  人們只看到了宇航員完美的太空漫步,卻很少有人知道,這宇航服上一個小小的零部件,研制之路有多麼不容易。

  2005年2月,研究所接到了艙外照明燈和燈光報警裝置的研制任務。因為是首次承擔載人航天配套任務,從原理樣件到初樣電性件,再到正式裝備艙外服的正樣產品,共經歷了兩年左右的時間。這期間劉勁松帶領特種光源團隊成員進行了多次工藝技術攻關和試驗驗證,缺少先例來借鑒,為確保宇航產品的高可靠性,在應用環境、可靠性、安全性方面,團隊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王傲

【專題】中國夢·大國工匠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