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國家項目申請"潛規則":有"蘿卜"項目"量身定制"
2017-04-28 10:34:05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紅頂中介』借機牟利

  僅僅按申報指南說的報材料,往往評不上

  -有中介機構對企業說:『通過我們保證能評上!條件是事成後收取30%的項目經費作為「諮詢費」』

  申請高級別的國家項目一直是河南新天科技的心願。多年來,企業一直在努力申報科技部的重大項目,但屢戰屢敗,從來沒成功過。2016年,一家中介機構主動找到企業,對方打包票說:『通過我們來整理材料、申報,保證能評上!條件是事成後收取30%的項目經費作為「諮詢費」。』

  『這本來就不規范,我們企業哪敢做?而且要被拿走項目經費的30%,項目做下來後企業說不定還得貼錢。』新天科技董事劉暢告訴記者。

  和新天科技一樣,很多企業家表示,他們在申報過程中經常遇到打著諮詢服務等旗號的中介機構。這些中介之所以有生存空間,正是看到很多企業想申請項目有困難,而它們手中有資源可以幫忙疏通關系。

  四川某企業負責人說:『所有的項目都有申報指南,但仔細看這個指南,會發現該說的話只說了20%—30%,如果僅僅按指南說的報材料,鐵定評不上。只有向中介諮詢,纔能打聽清楚,寫出符合要求的材料,而「諮詢費」大約就是項目經費的30%—40%。』

  『企業去申請國家的科技項目,如果你不清楚立項如何評估、要害是什麼,根本就申請不到,這其實是一種「潛規則」。』成都振芯科技總經理助理海潔說,一些初創型小企業或者海外回國創業公司可能有技術,但對環境不熟悉,也沒有行業資源,需要到各方面諮詢。而有些信息政府沒法提供諮詢,企業有時只能去找行業協會下屬的組織等第三方去諮詢,這種第三方常常也扮演著『中介』的角色。

  資源分配不平衡

  非一線城市或不在沿海發達地區的企業獲得項目支持的比例偏低

  -項目評審專家幾乎成了『兄弟伙』,今年你拿一些,明年我拿一些,拿到項目的總是那些人那些企業

  調查中,四川、河南的企業普遍反映,我國科技資源的分配不夠均衡,非一線城市或不在沿海發達地區的企業獲得項目支持的比例偏低。以生物醫藥領域為例,成都一位企業家告訴記者,近年來,北京、上海拿到的生物醫藥科研項目幾乎佔大多數。

  『有關部門在生物醫藥科技項目評審時主要請北京的專家,項目編制是他們,評審還是他們,長久就成了「兄弟伙」。』該企業家告訴記者,每次參加科技部、發改委的重大新藥專項申請答辯,雖然答辯效果很好,但由於『圈子』中的人不熟悉西部的情況,他們必須做得好出一大截纔可能分到一杯羹。

  這位企業家說,『兄弟伙』彼此都很熟,評審前基本已經打好招呼了,今年你拿一些,明年我拿一些,蛋糕就這樣切來切去。『拿到項目的總是那些人那些企業,橕的橕死,餓的餓死。』

  針對優化科技資源分配問題,企業認為,科技項目評審應以實力論英雄。同時,應兼顧公平,也鼓勵創新,可以嘗試在不同城市設定相應的比例,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比例高一些,但一些相對偏遠的城市也應該有一定的比例。『科技資源不能總是集中在某一個地域,某幾個系統。』(記者喻思孌、餘建斌、趙永新、馮華、蔣建科、劉詩瑤、谷業凱)

首頁  上一頁  [1]  [2]  [3]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