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世界看中國
搜 索
瑞典專家:歐盟各國和『一帶一路』合作空間大
2017-04-26 16:29:59 來源:人民網-國際頻道  作者:李玫憶、梁冬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人民網斯德哥爾摩4月26日電『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於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舉行,這是2017年我國重要主場外交活動。28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已確認與會,參會代表將達1200多人。

  在論壇召開前夕,人民網專訪了瑞典安全及區域合作問題專家施萬通,談他對『一帶一路』及中歐合作前景的看法。

  作為瑞典安全和發展政策研究所所長,施萬通對『一帶一路』非常關注,並發表過多篇有關的文章。過去幾年,他曾經參加過25個與『一帶一路』有關的論壇,並發表看法。

  歐盟尚未充分挖掘『一帶一路』的潛力

  2013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一帶一路』倡議。過去三年多時間,已經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支持,4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與中國簽署合作協議。

  施萬通認為,『一帶一路』倡議將從根本上改變全球地緣政治和經濟結構,顯示目前全球權力重心正開始向亞洲轉移。

  在他看來,與中國充分挖掘『一帶一路』發展潛力不同,歐盟國家由於市場分割,並未完全發揮和充分挖掘『一帶一路』的發展潛力。他認為,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更加深入,歐盟則受制於國家眾多等因素而缺乏統一的戰略。

  施萬通建議,歐盟若能將其大中亞地區戰略與『一帶一路』戰略對接起來,將會發揮穩定歐洲經濟和區域的重要作用。

  機遇與挑戰並存

  目前,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達到500多億美元。施萬通表示,『一帶一路』倡議無疑將為所涉各國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但它同樣面臨挑戰。最大的挑戰是沿途所經過的一些國家存在的有組織犯罪和恐怖主義。

  施萬通曾提出,歐盟和中國應該加強在中亞地區尤其是阿富汗的安全合作。

  在他看來,一些國家出現極端組織的原因之一就是弱勢政府,因此要解決這一問題,需要一個地區性甚至全球性的組織來幫助應對。

  『正因如此,歐盟和中國及其它組織應該合作來解決這些問題。』在他看來,如果在此問題上合作得好,『一帶一路』經濟帶的貿易、市場及能源資源領域的發展前景將會充分發揮。

  除了恐怖主義挑戰,『一帶一路』的推廣還會遇到諸如難民問題、環境問題在內的其它挑戰。

  北歐與中國可加深對話

  『一帶一路』中的『絲綢之路經濟帶』是指通過俄羅斯和中亞國家走向波羅的海沿線,而作為歐盟成員國的北歐各國也是重要組成部分。

  施萬通擔任所長的瑞典安全和發展政策研究所,曾在2016年11月發布了一份中國-北歐關系報告,其中便提到中國與北歐在『一帶一路』上的合作前景。該報告認為,相比中國與北歐各國雙邊關系發展,中國對發展聯合的北歐關系更感興趣。

  目前北歐與中國經濟關系是最有成效的領域,但一些合作空間尚未充分開發,北歐在創新、創業、福利與城市治理方法的投入可供中國借鑒;但同時,中國在項目開發、新興市場和投資方面則給北歐提供了巨大機遇。

  在施萬通看來,中國和歐盟各國的關系,包括與北歐的關系,都可以積極深化,並可以制定相應的短中長期規劃。以北歐為例,短期來說,中國-北歐應致力於為更深入的合作建立基礎;中期而言,雙方應建立連貫機制,以指導、聯通相關政策;長期而言,中國-北歐可以成為對話和國際協調的中心。

責任編輯:楊雪

【專題】一帶一路·合作共贏